。①平公曰:“善。”②国人称善焉。③孔子闻之曰:“善哉!”(3分)【参考答案】①此处的“善”是平公赞同祁黄羊的举荐,认为他说得对。②此处的“善”是国人称赞祁黄羊的行为,认为他做得好。③此处的“善”是孔子评论祁黄羊的说法,认为说得好。【解析】抓住语境,指出“善”的具体内容就可以。
(二)根据要求,完成第15题。(共6分)《论语侍坐》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分别讲述了自己的志向,孔子对子路的话不以为然。篇末是曾皙与孔子师生二人的对话,这一对话存在两种不同的标点,其中一种标点如下。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另一种标点如下。
8
f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①请在括号内写出本句的说话人(1分)【参考答案】曾皙孔子曾皙孔子【解析】一问一答,只要把握孔子的观点,和二人师生的关系就能推断出来。
②不同的标点源于对文本不同的解读,请简要说明第二种解读与第一种的不同之处。有人认为第二种解读优于第一种,你赞成哪一种?请说明理由。(5分)【解析】不同之处在于:第一种标点,是孔子在回答了曾皙的问题之后,又自问自答;第二种标点,是曾皙和孔子两人一问一答。同学们可以赞同任意一种,说明理由。【参考译文】天的覆盖没有偏私,地的承载没有偏私,日月照耀四方没有偏私,四季的运行没有偏私。它们各自施行它们的恩德,所以万物才得以生长。尧有十个儿子,但是不把王位传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舜;舜有九个儿子,但不传位给他的儿子却传给了禹:他们最公正了。晋平公向祁黄羊问道:“南阳没有县令,谁可以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解狐可以担任。”晋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可以做地方官的,不是问我的仇人哪。”晋平公说:“好啊!”于是就让解狐担任,国人都很称赞。过了不久,晋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没有管军事的官,那有谁能担任呢?”祁黄羊回答说:“祁午可以担任。”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君王问的是谁可以担任管军事的官,不是问我的儿子呀。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