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质雷达,采用天线频率为100MHz。
2物探方法基本原理
21基本原理
探地雷达是一种用于确定地下介质分布情况的高频电磁技术,基于地下介质的电性差异,探地雷达通过一个天线发射高频电磁波,另一个天线接收地下介质反射的电磁波,并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分析、解译。其详细工作过程是:由置于地面的天线向地下发射一高频电磁脉冲,当其在地下传播过程中遇到不同电性(主要是相对介电常数)界面时,电磁波一部分发生折射透过界面继续传播,另一部分发生反射折向地面,被接收天线接收,并由主机记录,在更深处的界面,电磁波同样发生反射与折射,直到能量被完全吸收为止见图1、2。反射波从被发射天线发射到被接收天线接收的时间称为双程走时t,当求得地下介质的波速时,可根据测到的精确t值折半乘以波速求得目标体的位置或埋深,同时结合各反射波组的波幅与频率特征可以得到探地雷达的波形图像,从而了解场地内目标体的分布情况。
1
f图1
探地雷达电磁波传播示意图a
图2
探地雷达电磁波传播示意图b
一般,岩体、混凝土等的物质的相对介电常数为48,空气相对介电常数为1,而水体的相对介电常数高达81,差异较大,如在探测范围内存在水体、溶洞、断层破碎带,则会在雷达波形图中形成强烈的反射波信号,再经后期处理,能够得到较为清晰的波形异常图。在众多地质超前预报手段中,使用探地雷达预报属于短期预报手段,预报距离与围岩电性参数、测试环境干扰强弱有关。一般,探地雷达预报距离在1535米。
22探地雷达在勘查中的基本参数
221电磁脉冲波旅行时
t4z2x2v2zv
式中:z勘查目标体的埋深;x发射、接收天线的距离(式中因zx故X可忽略);v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2
f222电磁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vc
rrcr
式中:c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029979m
s)r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r介质的相对磁导率(一般r1)
223电磁波的反射系数电磁波在介质传播过程中,当遇到相对介电常数明显变化的地质现象时,电磁波将产生反射及透射现象,其反射和透射能量的分配主要与异常变化界面的电磁波反射系数有关:
ε
121
ε
122
ε
121
ε
122

式中:r界面电磁波电场反射系数;1第一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2第二层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
23数据处理方法
本次数据处理工作主要使用RADAN65软件进行,所作的处理工作如下:231距离归一化在用探地雷达进行连续探测时,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