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教学目标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
课型:
互动课
课时:
1、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2、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3、能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教学用具
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地形的变化对气候产生的影响。“课堂三导教学”的方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讲授。地图册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一)播放视频:坎昆气候大会有关消息(二)复习提问:地球的形状、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地球公转的基本知识,四个重要节气的时间,太阳直射点的周年变化,五带的划分。
(三)导入同学们,我们刚刚看了有关这次坎昆气候大会的资料,现在摆导入新课,激发在我们面前的气候问题非常严峻,已经到了刻不容缓、容不得半点学生学习的兴迟疑的地步。今天我们来学习影响气候的另外三个因素:海陆位置、趣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四)展示本节学习目标1、记住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以及它们对气候的影响;2、通过实例,掌握影响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五)导学: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以课文为基础,通过自学、讨论完成“课堂三导教学”学习资料导学诊断(六)导疑:1、海陆分布与气候陆地与海洋升温、降温上的不同造成了陆地与海洋气候的差异:陆地升温快,降温也快:海洋升温慢,降温也慢。在纬度相同的地方,在夏季,陆地气温升温快,海洋气温升温慢,所以陆地气温比海洋高。相反,在冬季,陆地气温降温快,海洋气温降温慢,所以陆地气温比海洋低。讨论:纬度相同的地方,一年内,靠近海洋的地方和远离海洋的地方,哪里温差大?
合作探究从生活中感知,让学生自己找到答案
f2、地形地势与气候(1)、山脉对太阳辐射的屏障作用:阴坡、阳坡(2)、山脉对低层空气运动的阻挡作用: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对气候的影响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低。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下降06C3、人类活动与气候(1)改变地面状况(2)排放温室气体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灾害频繁。(3)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形成热岛效应。(七)导练完成“课堂三导教学”(导练达标)(八)总结:利用板书,强调重点:这节课我们复习了地球的课堂小结形状、运动对气候的影响,学习了海陆位置、地形地势、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了解了现在我们地球正面临的气候问题。
板书设计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