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涂子沛:大数据的中国机遇
作者:来源:《支点》2014年第07期
核心提示:伴随智能社会的到来,地平线上正在出现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老问题,这些方法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软件和数据。
《支点》记者刘真真实习生漆美玲
在社会转型的紧要关头,中国,作为正在赶超发达国家的发展中国家,被历史赋予前所未有的机遇。
这是涂子沛在其新著《数据之巅》中的一段话。涂子沛是全球知名信息管理专家,他所认为的“中国机遇”,指的是大数据。
2012年,《大数据》一书将大数据概念由专业性领域推向了公共话语空间,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曾经向省里从事财政工作的干部推荐此书。“大数据”这个带有技术性的词汇,也逐渐被普通读者所了解,作者涂子沛被业界称为中国大数据概念的首要推动人。
涂子沛认为,伴随智能社会的到来,地平线上正在出现一些新的方法来解决一些老问题,这些方法不是钢筋和水泥,而是软件和数据。中国应该增强数据的记录和使用意识,把握并充分利用好这一后发优势。
当前,中国大数据发展到了什么阶段?具备哪些优势?如何应对挑战?本刊记者就此对话涂子沛。
大数据不只是“量”大
在中国,大数据被广泛热议至今已过两年,其受关注度不断上升,涂子沛多次应企业及政府部门的邀请作演讲。他曾表示,大数据项目5年内会在中国遍地开花,现阶段正逐渐步入应用领域。
《支点》:在您的印象中,大数据概念从最初传入中国至今,业界以及舆论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涂子沛:2012年,国内对于大数据的讨论非常少,我的《大数据》一书在国内首先倡导这个概念,引起了社会关注。2013年,大数据开始频频见诸报端,我自己也接到多场讲座邀请,我能够感受到中国社会对新技术和新理念的渴望。现在,大家都在谈大数据,知识传播很快,还出现了很多关于大数据的应用。最近,上海市筹划建立大数据管理局,表示要开放数据,这些都是很好的现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支点》:不论是从概念普及还是从应用层面,您认为大数据在中国目前处于什么阶段?
涂子沛:技术发展有一个过程,先是普及,热了一段时间后会冷却,然后进入应用的瓶颈期,继而在应用层面突破之后,又会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中国社会关于大数据的概念普及阶段已经完成,例如对于“大数据并不是万能的”这样的讨论也不时出现,这是冷却的标志,标志着我们要开始进入应用层面。
不过关于概念普及需要强调的是,由于大数据本身带有技术特性,白领精英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