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斜构造;②是岩层断裂错开形成的断层构造。第2题,图1中的水循环环节是地表径流河流,图中的地貌有冲积扇、冲积
67
f平原、三角洲等,这些沉积地貌都是上游河流的侵蚀物被流水搬运沉积形成的,河流塑造了地表形态。第3题,图2表示流速与沉积物颗粒的关系,依据这个关系分析甲、乙地貌形成的差异。答案:1①处:向斜。②处:断层。①处:岩层发生弯曲或②处:岩层破裂断开且发生位移。2流水侵蚀;流水搬运;流水沉积。3甲地比乙地河流流速快;甲地比乙地沉积物颗粒大。
一、选择题1.下列属于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是A.绿洲荒漠交界带C.地质灾害易发区解析:选D相对脆弱的自然生态系统常见的有海岛生态系统、干旱区生态系统和高寒带生态系统等。2.下列属于非洲的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的自然原因是A.气候干旱C.过度放牧解析:选A非洲北部为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荒漠化问题特别严重;乱垦滥伐、过度放牧和破坏植被为人为原因。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沙漠化土地面积不断扩大,河北怀来沙漠离北京天安门已不足70km。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10是水资源利用不当和工矿建设破坏林草造成的;5是沙丘入侵农田和草场所致。据此完成3~4题。3.这些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A.华南、华东和华北地区B.西北、西南和东北地区C.西北、东北和华北地区D.东北、华北和西南地区4.这些沙漠化土地的形成A.主要是人类对土地进行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使植被受到破坏所致B.是人类发展工农业所致C.主要是由于降水减少,蒸发加剧D.是由于气候干旱,沙丘不断向农牧业土地推进解析:3C4A第3题,沙漠化土地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和具有旱害的半湿润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地区。第4题,由材料可知,我国形成的沙漠化土地有85是滥垦、滥牧和滥伐森林的结果。位于长江中上游的某茶场,茶园面积600亩,每年四月、七月、十一月要锄草三次,久而久之,茶园“消瘦”了。同时,锄草需要大量劳动力,困惑之际,茶场主人想到“羊喜吃嫩草,却不吃嫩茶”,于是把羊引进茶园,既节约人力、物力,又保持了水土,肥沃了茶园,可谓一举两得。据此完成5~7题。5.长江中上游植被破坏后,给下游地区带来的危害是A.泥沙淤积河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