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7教材建设一定要开放中国大学教学,2006(10)。8我看教学与科研见《名师风采》教育部高教司组编,地质出版社,2003。9“普通化学”立体教材的建设,中国大学教育,2006(10)10《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电子教案的制作和应用,见《新世纪应用化学教学理论与实践》,石油化工出版社,2006。
16
f解决的问题1《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立体化教材的完成既是课程建设的一项新成果,也将课程建设推向新阶段和新水平。主教材的发行量已上升至7000册年,电子教材上网后获得广泛好评,全国共有53个网站向他们的读者做了推荐。2选择适合学生阅读的教学参考书的问题一直困扰着基础课一线教师,我们翻译印刷了9本英汉对照的参考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次尝试,学生反应良好。原书是牛津大学向它的一年级学生开设的选修小课18学时的教材,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每本4-5万字,内容深入浅出,适合大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近五年培养青年教师的措施与成效
34师资培养
措施:1组建了年龄和知识结构合理、成员相对稳定的课程组。中青年教师与老教师一起进行教学活动,学习他们的教学经验、掌握全局的能力、思考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2课程组成员都是研究项目课题组成员,青年教师从
17
f承担教学任务开始,就参加教学研究活动。3每年为青年教师安排讲授部分章节的课程或安排小课接受更全面的锻炼。4适时调进新人保证课程建设的延续性。成效目前已有四位中青年教师能够胜任本课程的主讲任务,除已经承担主讲多年的王尧宇教授外,还有陈三平副教授、谢钢副教授和赵景蝉副教授。刘萍博士和张荣兰博士是2006年秋季参加课程组的新成员。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
18
f4.课程描述
41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第一阶段:文革前
本课程名称为“无机化学”,是所谓的“四大化学”之一,化学系的主干基础课。与全国一样,课程要求严谨、规范,强调理论系统、扎实。先后使用前苏联涅克拉索夫的《普通化学》和国内戴安邦先生等编写的《无机化学教程》,1965年开始使用申泮文、尹敬执先生编写的《简明无机化学教程》。
第二阶段:1978年恢复高考后
这一阶段,主要是强调恢复,扩充内容、加强基础。课名仍叫“无机化学”,采用吉林大学、武汉大学等校统编的《无机化学》教材,西北大学化学系参与了教材大纲的编写和书稿的讨论并参加了习题的编写工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