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第三阶段:1985年至1997年
这一阶段,国内化学界提出了无机化学分段设课的问题,西北大学化学系成为大学三年级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该教材由西北大学唐宗薰教授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少数院校之一。原来“无机化学”这个课名先后被改为“基础元素化学”(采用西北大学刘翊纶教授主编,高教出版社出版的教材)、“化学导论”和“普通化学”。
第四阶段:1998年至今
此时,我们已完成了无机化学教学的分段教学,在大三开设“中级无机化学”,而将“普通化学”作为化学系所有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改用史启祯教授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作教材。史先生的这本教材是1998年出版的,所以本课程是使用这本教材最早的院校之一。由于史先生在西北大学工作,课程建设与教材建设互动的平台很自然地建立起了。课程连续9届学生使用这本教材,结合课程实践,主教材也在不断修改完善,现在使用的是第3个版本,该版本实现了立体化。尽管如此,原来“普通化学”这个名称却沿用至2006年。考虑到国内许多高校将“普通化学”用作非化学专业的化学基础课的课名,我们决定使用《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这个名称。
19
f42理论课和理论(含实践)课教学内容421结合本校的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和生源情况,说明本课程在专业培养目标中的
定位与课程目标西北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建设学校,化学系是国家理科教学和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基地,化学学科设有一级硕士学位、博士学位授权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人才培养体系已逐步完善。化学学科是学校较强的理科学科,而“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则为化学学科的核心基础课之一。它面向化学专业、应用化学专业和材料化学专业等3个专业的学生,其任务是为后续5门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中级无机化学和结构化学)奠定基础。课程的基本任务是让学生系统掌握大一化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此外,考虑到它是学生进入大学后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义不容辞地还要承担培养学生对化学专业的兴趣、使学生适应大学学习方法的责任。课程还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化学能力和化学素养,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具有考研深造的基础。
422知识模块顺序及对应的学时
本课程设置“正课”和“副课”。“正课”指以教材“主篇”为主要内容的课堂教学,是基础,也是核心。内容包括三个知识模块:
基本化学原理部分共48学时。内容包括原子结构、分子结构、化学热力学初步与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与反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