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投资拉动的老路。从十八开始,直至今年两会,经济学界、实业界、投资界,大家都在等投资拉动策略,现在看,应该不会出了,除非中国就业出现巨大问题有可能会出,经济下滑都不会出,因为现在的高层在很大程度上已经容忍了经济的低速增长。现在看,我国就业并未出现大幅度的下滑,部分人群有些紧张,比如大学生,但总体就业形势还算平稳。
f二、去杠杆化。这个很大程度上针对金融体系,而中国的金融体系,个人认为,还应该把房地产拉进来,因为中国的金融风险,不仅仅是银行一个行业的问题,尤其要包括房地产,银行如果说有不良资产,怕就是大量的房地产贷款,再加上很多收不回来的地方投资项目。如何化解,现在看,总理的思路,1、紧:就是不防水;2、盘:盘活现有存量;3、引:把资金引向实体。三、调结构。调结构喊了很久了,九十年代就有这个话了,李总理看来是有些动作的,营改增就是为调结构,大力发展服务业就是为调结构,现在很多细化政策,尤其促进消费的政策,都是为了调结构。基于这些认识,其实这三年的投资方向,很明确了。一、产能过剩的行业不能投以前,经济形势好的时候,煤老板可风光了,现在谁再去做煤老板,只能说不识时务了。大量的煤压港消化不了,这个趋势短时间,至少三年内不可能变化,因为不需要大量发电,不需要再大量的生产钢。这可以说是一个很长期的过程,虽然现在煤炭跌的很厉害,钢、有色、铜以及大宗资源类产品都很便宜,但看看他们的PE吧,每个季度都在升高,至于发电,短期成本下降,但需求的下滑才刚刚开始,很难说这个行业能独善其身。中国目前消化产能,绝对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专家们没少做测算,但我不太相信他们,他们肯定算不准,肯定算少了,我相信中国人的国民性,头脑发热后,带来的疯狂是可怕的。二、杠杆化过多的行业要小心为何说要小心,因为这主要涉及金融业和房地产及相关产业,金融业属于要小心,房地产及相关属于不能投。先说金融业,金融业包括银行、保险、证券等,主要说银行吧,因为中国的金融就是银行的金融。金融不论哪个时代,都是资本食物链的顶端,这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这个行业才属于要小心的,资本是逐利的,中国在金融危机之后,做实业就已经不赚钱了,人民币升值、人工成本上涨、国进民退,这些都导致金融机构把大量的货币资本引入虚体经济,而不是实体。很难想象,现在中国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到底有多少,西部荒漠上修的高速公路和高铁,能否收的回投资,是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