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我国高校创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作者:梁卿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6年第16期
摘要:高职教育是21世纪我国人才资源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要发展高职教育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深化教育改革,积极构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高职教育的发展取决于人才培养模式是否具有特色,培养出的人才能否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技能人才。本文首先叙述了高职人才培养的基本过程,重点讨论了目前适用的订单式培养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02号文件,明确定位了我国三年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培养,应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企业用人标准为目标,着力培养以人为本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技能,确立终身学习技能的理念,迅速与国际职业技术教育接轨。要强化高职育人过程教育,突出各专业人才的培养特色,积极争取走产学研合作道路及“订单”式发展模式,从促进高职学生毕业即实现就业的角度来考虑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1
一、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1高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机制
高职教育的“订单式”培养是指用人单位与培养单位签订用人协议,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充分利用双方的有利资源,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实现预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最后由用人单位按照协议约定安排学生就业的合作办学模式。其主要内涵体现在以下方面。2
首先,在人才的整个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的共同参与。其次,“订单式”培养模式涉及三个主体,即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主体在主观意愿上的一致性是达成合作培养的基础。
(1)“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立为高职教育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该模式本身设计思路来看,它加强了校企之间的紧密合作,就业导向明确,企业参与程度深,能极大地调动学校、学生和企业的积极性,提高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校、用人单位与学生的“共赢”,是一种产学结合的“高层次形式”。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其次“订单式”的形式问题。学校希望企业提早订单,但企业的人才需求时刻在变化。校企双方必须建立一种紧密的一体化的联络机制,在下“订单”时间、人才层次、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形成双方认可的可行计划。另外,在招生、学制、专业设置、学费收取等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