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了衬托的手法,描绘了洪水浩瀚、轻风和顺的传神景象。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借大雁北飞表达诗人的思乡之清。D、诗人触景生情,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10、下列对诗句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首联先写“客路”后写“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与字里行间。C.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非常工整,这时候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思愁绪。11、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这首写景诗描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表达出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
7
f襟。情。
B.诗的颈联写景致的缺憾:残夜中的海日和旧年中的江春,使人顿生惆怅之
C.尾联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抒写了思乡之情。D.在唐朝的诗人里,王湾并不算一位有名的人物,但他的这首五言绝句却使他留名青史。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A“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情况。C“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七、《使至塞上》王维7.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A.首二句交待此行目的、到达地点和作诗缘由,“欲问边”,是出使的目的。B.颔联是诗人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古诗中说到蓬草,大多是自叹身世。由“归雁”一词知道,这次出使边塞的时间是秋天。C.颈联中,诗人以传神的笔墨刻画了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笔力苍劲,意境雄浑,视野开阔,被王国维赞为“千古壮观”的名句。D.本诗通过写诗人出使塞上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而孤独、寂寞、悲伤、飘零的孤寂心情。诗中既反映了边塞生活,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都护的赞叹。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本诗以大漠、秋天为背景,以征蓬、归燕、孤烟、长河、落日为对象,组成一幅塞外风光图,意境奇特,气势博大。
8
fB颔联写途中所见,既是叙事,也是写景,更在叙事写景中传达出诗人孤独惆怅的内心情感。C颈联描写边塞奇特壮丽的风光。诵读时应该使用急促的节奏,低沉、悲凉的语调,表现劲拔、坚毅之美和苍茫之感。D尾联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