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选择、借鉴的材料就多,并又有真情实感,那么写出来的文章,就会写得情真意切,饱含激情,也就不会有那些无病呻吟、隔靴搔痒式的抒情了。然而,一些学生却是该记的不记,不该记的记很牢;思惟该灵活的时候不灵活,不该灵活的时候却异常灵活;这样的学生还在平时爱说一些低级庸俗的谚语,开一些低级庸俗的玩笑;教师偶尔说上一二句不太高雅的话,就记得特别牢,许多同学早已忘记,他却念念不忘。而让他们背书,背名言警句,憋了半天也说不上一言半句。究其根源,为其人情趣不高,审美观低俗,即读书未和做人结合。所以,教师必须教书育人,从育人的高度指导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用教师自己的人格魅力来影响、感染学生,促成高雅的情趣,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当然,有不少学生不希望在平淡无奇中度过一生,总希冀着日后有所作为,但也有些学生往往只有五分钟热度,不能持之以恒,一碰到不如愿之事就情绪低落,像瘪气的皮球一样不争气。甚至于莫明其妙地夸大自己处境的险恶,环境的恶劣,怨天尤人,对一切都失去兴趣,全然笼罩在一片灰暗之中。对此应充分挖掘语文教材的育人功能,德育功能,强化他们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内驱力。明代宋濂为求知,不怕教师架子大,不怕就学路上天寒地冻,不怕处身于绮罗绣袍之中露出寒酸相受人嘲讽,因为“中有足乐者”。明代张溥天资不好,通过不停的抄写,每天记住几言几词,长年累月,持之以恒,终于成为一代大家。曹雪芹不因生活困顿,“举家食粥酒常赊”,“一把辛酸泪”,增删五次,披阅十载,终于写成了煌煌巨著《红楼梦》,从而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意大利科学家布鲁诺坚持太阳中心说,大力宣传科学真理,不怕教皇处以火刑。多学学这类材料能强心益智,补脑健身,汲取思想养料,提高人的素质修养,激发自尊、自强、自信心。正如前苏联教育家德米特里耶娃在《审美教
f育问题》一书中说的:“常常有这样的情况:正是深刻的美感形象,影响了一个人往后的生活道路,而这种美感印象,可能还是在很早的青年时代或童年时代所获得的,不管他走的是工人的道路、科学家或艺术家的道路,美感的指针将潜移默化地引导他开展活动的趋向”。总之,语文学习不能单纯追求卷面成绩,卷面成绩只是语文学习中的一个方面,而且是比例不很大的方面。目前学生的语文学习质量普遍不能令人满意,是不太重视语文学习综合效益之故。培养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重视听说读写四项能力的和谐发展,既注重知识的传授,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