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中生物科学素养的培养
吴婉结合您的课堂教学实践,简要说明在生物新授课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策略与方式。生物学是一门集实验性、实践性及科学性于一身的自然科学,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实验教学来培养是一个极好的途径。开好、开足实验课,不仅能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学的魅力,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更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以及科学素养。
一、观察能力的培养
观察是科学探究的一种基本方法,观察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观察“线索”,才能抓住观察重点。通过一些实验可以逐渐让学生抓住观察的重点,学会观察。例如,在调查校园生物种类时,一般调查表包括“生物名称、数量、生活环境”,我在设计该调查表的时候,加多了一栏“形态特征”。虽然是一份调查,可是这样一改,它也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实验。学生能抓住观察目的:该种生物具有的形态特征,如何去区分不同植物、动物。学生通过多种植物的观察,慢慢能把握观察的重点:植株高矮、叶的大小、形态、花的颜色等。接下来观察油菜花的结构时,目的是了解花的结构,因此可以由外向内,以“花萼花瓣雄蕊雌蕊”的线索来观察。
科学观察还可以借助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仪器。例如在观察动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观察草履虫等实验中,都要借助显微镜,对微观世界的观察更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也更能获得正确的具体的观察结果。
有些实验需要较长时间的观察,例如绿豆种子的发芽、生长,青蛙的发育,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观察中的耐心和毅力。
二、思维能力的培养
在生物实验中,引导学生如何去设计实验,如何去分析实验结果,是启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例如“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这一实验中,设置以下提问,引导学生设计实验。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能制造出什么物质?2、如何检测?3、直接将碘液滴到绿叶上行不行?4、为什么?怎么办?5、如何去除叶绿素?在实验教学中,做好演示实验,也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例如“呼吸作用需要氧气”的演示实验,在对比蜡烛在甲、乙两瓶中的燃烧情况后,组织学生讨论:1、为什么甲瓶中的蜡烛会熄灭而乙瓶中的没有?2、甲瓶中的氧气哪里去了?说明了什么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的核心展开讨论,进一步活跃思维。
三、动手能力的培养
一个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规范性、熟练性可以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动手能力。要使学生动作规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