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医学院蚌埠分院附属医院”;直至1974年国务院决定恢复“蚌埠医学院”,“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名称才随之恢复。栉风沐雨近六十载,医院曾五更其名,文革期间还一度被迫关门停诊,医务人员疏散下放到皖北各地农村,发展停滞多年,医院历尽磨难。十一届三中
f全会后党中央拨乱反正,蚌医附院才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
回眸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步入正常发展轨道的蚌医附院十分重视对医院历史文化的回溯。为了拂去岁月的尘埃,还历史以本来面目,填补多年来院史文化方面的空白,医院精心组织人员进行院志的编撰。由于年隔久远,时间跨度大,人事几经更迭,加上历史资料散佚,给编撰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为此,编撰人员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不辞劳苦四处奔波,广征资料,博采辨析,去伪存真,通过查阅大量的文字档案,走访并召集一些熟悉医院情况的老同志座谈了解情况,抢救性地发掘并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历史资料。经过一年多的辛勤笔耕,终于聚沙成塔,编辑成书。本世纪初,值蚌医附院建院50周年之际,医院又进行了第二轮院志的编撰,补充并更正了第一版院志中的疏漏和谬误,记录了新时期蚌医附院在医教研各方面发展的足迹,给医院和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如果一个医院的职工不知道本单位的历史为何物,历史有多长,这不只是医院的悲哀,更是文化的短视,管理的缺陷。一个医院的活力和凝聚来自于医院的文化,它能使每个人的理想追求与本单位的文化融为一体,触摸到医院发展的真实过程及其生命力的脉搏。正是因为植根于这深厚的文化土壤中,蚌医附院这棵参天大树才得以枝繁叶茂,充满无限的生机。
二、以史为鉴,引领医院文化发展的方向
f在时代迅猛发展的过程中,任何事物都将随之而去,并且一去不返。记录下过去的历史文化,传之当代,更传之后世,在迄今为止的各种手段中,惟有史志才具备这种独特的功能。院志的编撰完成,为领导和职工提供了便于查考的、实用的系统资料,有助于认识和了解医院发展建设的源流、历史、现状和趋势,明确医院文化发展的方向。
蚌医附院建院近60年来,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从讲仁术、重医德,讲师德、重传承,讲创新、重科研,到救死扶伤的奉献精神、争创一流的拼搏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这些深厚的文化积淀体现了时代精神,反映了蚌医附院人的精神风貌,是医院历史发展、深厚文化底蕴的浓缩和精华,更是医院持续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