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手段及案例分析研究
孙萍张敏发布时间20091002
摘要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关键词盈余管理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中国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在盈余管理中利用会计政策留有的空间进行盈余管理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盈余信息的可靠性使其无法客观、公允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巧用会计政策资产减值准备、资产重组、利用债务重组是当前许多亏损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主要手段。
一、利用减值准备调节盈余
近年来八项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备受上市公司青睐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计提的比例和数额关系到企业当年的盈利状况甚至有可能直接扭转其趋势。通常情况下部分上市公司在业绩较差时少提准备可以“润色”业绩有的则在经营较好时多提准备以便为随后的会计期间做好“业绩储备”致使八项计提以其“灵活性”和“随意性”成为许多上市公司随心所欲的盈余管理手段。当然新的会计准则规定减值损失一经确定在以后会计期间不得转回。可以转回的资产仅仅包括应收账款、存货、消耗性生物资产、建造合同形成的资产、递延所得税资产、融资租赁中出租人未担保余值等资产、采用公允价值后续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未探明矿区权益。通过计提巨额资产减值使本年度一次亏足为今后年度的巨额冲回打下基础以达到保牌、摘帽、实现盈利的目的。据统计截至2006年2月22日沪深两市共有13家ST、ST公司披露了2005年年报其中包括个别已经摘帽的公司和目前已经暂停上市的公司。13家公司中9家2005年实现扭亏为盈1家继续盈利3家出现亏损。年报显示尽管多数此类公司实现盈利但主要业务和财务状况出现根本好转的为数不多大多数公司是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与转回来操纵利润严重影响了会计信息的质量。
f案例大唐电信600198业绩“变脸”2007年4月5日发布了一则公告称2006年度其业绩报告将亏损。由于2004年度和2005年度业绩已经连续出现亏损按照相关规定大唐电信即将被实行退市风险警示即冠以ST。对此大唐电信4月5日的公告如此解释“公司尽管2006年度主营业务规模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大幅提高但鉴于无线、光通信等传统通信设备产业历年经营留存大量资产带来预期的收益能力有限仍需对整合后的无线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