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211正数和负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实例,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过程与方法: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通过正负数的学习,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归纳,让学生体会思维的一般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使他们培养良好的思维习惯和探索精神,通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重点:会判断正数、负数,运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理解0在实际问题中所表示的意义。
教学难点:正数,负数,0的实际意义和对基准的理解
教材分析:会判断正数、负数及理解对数0表示量的意义,能为下一节课讲述有理数的分类,大小的比较等打下基础,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由于用负数表示实际问题对学生来说很不习惯,因此成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本节课是在小学所学数之后,数的范围的第一次扩充,是算术数到有理数的衔接,而且是以后学习数轴、相反数、绝对值以及有理数运算的基础。本节课从学生熟悉的实例出发,通过一系列探索和讨论过程,着重培养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和归纳,使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融为一体,使学生不仅学到科学探究的方法,而且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愉快和进步,同时培养他们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1课时
一、新课导入
1通过自我介绍和班级介绍引领学生回顾小学中学习的数及数的分类。
2了解数的发展史,从结绳记数产生正自然数,到0,再到分配时产生分数,介绍小学中学习的“数”是为了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发展起来的。
f二、合作探究新知【探究1】正数、负数
那么小学所学的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还能满足人们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吗?问题1长春某天的天气预报气温是3~3℃(1)这一天的最低气温和最高气温分别为多少?(2)3~3℃的确切含义是什么?(3)如何区分零上温度与零下温度?(4)以哪个量为基准?(5)0℃是没有温度吗?学生合作交流,老师引导讲解并补充0℃的实际意义。问题2中国地形图(1)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吐鲁番盆地海拔155米,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2)以哪个量为基准?(3)海平面的高度如何表示?(4)0米是没有高度的意思吗?学生回答,老师补充讲解海平面的相关知识。问题3出示存折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