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发送CQI。因而,在LTEPUSCH中数据的速率匹配依赖于CQI的存在与否。CQI,PMI的调制方式和PUSCH中的数据采用的调制方式相同,ACKNACK和RI的调制方式要满足符号级的Euclidea
距离最大(Sectio
52263GPP36212)。ACK,NACK和CQI的编码方式有如下几种:repetitio
codi
go
ly1bitACKNACKsimplexcodi
g2bitACKNACKRI32NReedMullerblockcodesCQIPMI11bitstailbiti
gco
volutio
alcodi
g13CQIPMI≥11bitsLTE的PUSCH中的功率控制,将根据PUSCH中的数据部分来设立信噪比的工作点(SINROperatio
Poi
t)。PUSCH中的控制部分必须与之适应。而对不同的控制部分采用不同的功率偏移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上行的单载波特性。为此,LTE采用了对控制信息采用不同的编码速率的机制。根据PUSCH数据采用的MCS(代表上行信道的质量)来确定各个控制部分不同的编码速率也就是决定各个部分所占用的RE数目。LTE的上行中,与下行不同,为了保持单载波的特性,每个UE分配的子载波都是连续的。但是在两个子帧之间,以及同一子帧内的两个Slot之间,两个部分的连
f续频率之间可以存在间隔,也就是跳频。UE是否应用跳频(FH,Fre
que
cyHoppi
g)取决于相应的PDCCHFormat0的上行调度中的FH位是否设置为1。对于非跳频的PUSCH调度,也称之为频率选择性调度(Freque
cy-SelectiveScheduli
g),UE在同一子帧的两个时系之间,以及(非自适应)重传的不同子帧之间,使用相同的频率进行PUSCH的传输。eNodeB通常会根据SRS信道估计的结果为每个UE分配相应的上行RB和MCS。在某些情况下,eNodeB可能无法获得准确的上行子载波信道估计的信息。这时,eNodeB可以通过跳频的上行调度,有效地利用LTE带宽所带来的频率分集增益。LTE中的上行跳频可以分为类型1和类型2两种,根据LTE上行带宽的不同,PDCCHFormat0中用1个或2个Bit来指明LTE上行跳频的类型以及在类型1时,跳频之间的频率间隔,如下图所示(注意,这几个Bit与上面所说的FHBit是不同的信息位):Table842PDCCHDCIFormat0Hoppi
gBitDefi
itio
SystemBW
NumberofHoppi
gbits
I
formatio
i
hoppi
gbits0
649
1
1000110
Type2PUSCHHoppi
g
50110
2
11
Type2PUSCHHoppi
g
其中,表示跳频后,PRB序号在加上偏移之前的最低值。则是在跳频之前,PRB序号在加上偏移之前的最低值,可以看到,在上行带宽大于50RB的情况下,类型1的跳频之间频率间隔大约为1214,14的系统带宽。“1”或“11”的组合则表明是类型2的PUSCH跳频,类型2的PUSCH相对较复杂,按照预先定义好的伪随机序列进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