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青海省生态旅游现状及发展对策
作者:裴得鹤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第06期
摘要通过分析青海省的生态及旅游现状、青海省发展生态旅游所具有的优势,提出该省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型经济模式生态旅游及其发展应遵循的原则和对策,以期对该省发展生态旅游有所裨益。
关键词生态旅游;现状;优势;遵循的原则;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F59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9)06025501
人类经济经历了渔猎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发展的历程,发展到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生态经济。这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最佳模式,也是社会发展的合理趋势,是人类文明的理性选择。新型的生态旅游是发展生态经济的典范,它是旅游事业的新领域、新天地,它的经营管理也是当前生态和旅游共同涉及的新课题。随着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旅游业得到了新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生态旅游异军突起,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回归大自然,呼吸新鲜空气,领略自然景观,了解当地特有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这对于青海省生态旅游的发展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如何把保护自然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这个独有的新型旅游业推向一个更高的发展水平,如何把现有的旅游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当前青海省旅游业发展的新课题。
1青海省生态及旅游现状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有世界第3级之称,由于受气温逐年升高和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因素综合影响,青海省本已脆弱的生态环境整体已呈逐年恶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一是水土流失严重。据资料表明,全省水土流失面积达3340hm2。二是沙漠化土地日趋增大。目前,沙漠化土地在继续发展之中,并以每年13万公顷的速度扩大。三是草地退化形势严峻。全省中度以上退化草地面积达7267hm2,占草地面积的201,沙化草地193万公顷,“黑土滩”面积已达300hm2。四是森林植被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素有“中华水塔”之称的青海省,由于自然及人为的影响,每年向长江、黄河、澜沧江等河流注入的水量逐年下降,给中下游人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严重影响。五是生物多样性面临挑战,特别是1992年以来,其西部地区的野生动物资源破坏触目惊心,成百上千的国家一级、二级保护动物被猎杀,如藏羚羊、野牦牛、猎豹、雪豹等,有的物种面临灭绝,如普氏原羚,全省已不足300只;沙生植物破坏也非常严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重,大面积的植物被用作烧柴。目前,青海省由于受经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