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中,学生容易依赖老师,习惯教师带着复习总结。这样做往往是教师很累,学生还收获不大,导致复习效率低下。俗话说: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所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学会自己总结是做好基础知识梳理最有效的方法。教师在具体操作时可清晰明了地给出复习总结的途径。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做到以下三点:一看:看基本要求、看教材、看例题。对于复习课要讲什么问题,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应学会什么等等。这些问题以往都会出现在教师的备课笔记上,学生并不知道,这样容易导致学生学习无目的性,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江苏洋思中学“先学后教”的先进教学模式给了我启发。于是,我将洋思中学的教学经验与我们的教学实际相结合起来,在第一轮复习考纲进入知识梳理环节之前,我安排学生在课前先学习考纲中的基本要求,以达到让他们明了所复习内容由哪些知识点构成?重点和难点是什么?以及各部分知识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等问题的目的。学生在结合基本要求,通过看教材、看例题,就会渐渐地能回忆起以前所学的那些内容。二列:在看的过程中,同时要求学生做到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理清各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并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整理,如列表法,画流程图法、枚举法等,使零散的基础知识系统化,清晰化,易于理解记忆。三交流:学生在自己动手整理时,或会出现对复习的内容印象深刻并有体会、或可能产生疑问;或是整理得不够全面等现象。这时,交流是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于是,我就要求学生进入此环节的第三阶段即“交流”。在实践过程中我指导学生进行两方面的交流:一是学生与学生间的交流,主要从知识和方法上进行探讨,交流自主学习的体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二是学生与
f教师间的交流,教师从知识层面给与学生更多的帮助,确保学生全面地掌握各部分基础知识,为进入下一环节的复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案例1:四边形基础知识的梳理我们在进行“四边形”基础知识梳理时,先学习考纲,明确考纲中有关这一部分知识的基本要求和重点难点,接下来选择具体方法进行知识梳理。实践中大多数同学都采用列表法,把四边形从定义、图形、基本性质、判定等几个方面进行总结。在内容具体的表达方式上,同学们出现了意见分歧。有的同学认为表格内容用文字语言描述较好,特别是对于基础一般的同学,文字更容易理解;有的则认为用几何语言更简单,并且运用时主要是用几何语言。双方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