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深婉,故有“一代诗史”之称。第四节清初三大家清初散文另一派以侯方域、魏禧、汪琬为代表,主要从文章风格上力戒晚明文章的纤佻,恢复唐宋散文的传统,被称为“文人之文”,号称“清初三大家。”(一)侯方域在清初三大家中较突出,他追随唐宋八大家和司马迁的文风,讲究文章的气势和生动,一些传记文如《李姬传》、《马伶传》、《任源邃传》都能写出人物性格和生动的情节,其中不乏传奇小说笔法,人称“以小说为古文辞”(二)魏禧认为“文章之能事,在于积理”“积理”就是观察和认识生活。其文章受《左。传》、苏洵影响,叙事简洁而又传神。《大铁椎传》记叙一身怀绝技而又不为世用的侠客,文章细腻、生动。(三)汪琬论文主张明于辞义,合于经旨,博观约取,归于雅驯。他的观念比较传统,但文章长于叙事,文字朴实,《江天一传》记事简要,刻画性格鲜明,历来被人称颂。第五节“南施北宋”与“南朱北王”“南施北宋”指施闺章与宋琬,他们比较关心现实生活和民间苦难。施的诗风冲淡闲远,较多文人高雅格调;宋的诗风雄深磊落,怨而不怒。王士祯自钱谦益去世后,成为一代诗坛盟主。提出了影响一代诗人的“神韵说”,其实质是力图摆脱政治等社会性因素对诗歌的干扰,而更多注重诗歌本身淡远清新、含蓄蕴籍的境界,
f强调诗歌的陶情冶性的娱乐功能。他竭力推崇王、孟诗风,作品也以描写山水景色和个人情怀为主,其诗多七言绝句。讲解《秋柳》《秦淮杂诗》、朱彝尊的诗以学力、辞藻见长,用笔雄健。早期的诗多叹息故国沦亡,感慨民生疾苦,后期格调平和闲雅。其诗由唐入宋,比较鲜明地反映了清初诗坛演变的趋势。第六节清前期的词明末清初词坛。以陈子龙为首的云间词派作品,于风流婉丽之中寄托了历史兴亡之感。同时期的王夫之、屈大均、钱谦益、宋琬等人虽政治立场各不相同,但词作中蕴含的兴亡之感和凄楚之情多相类似。但真正开创清词风气,使之中兴的却是以陈维崧为首的阳羡词派和朱彝尊为首的浙西词派,以及自成一家的纳兰性德。(一)陈维崧学识渊博,才情纵横,长调小令,均能运用自如。一生填词1800余首,“古今词人无出其右”。其词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师法苏辛,使豪放词大放异彩。他在词创作上打破传统束缚,以现实题材入词,以重大社会问题入词,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创立阳羡词派。讲解《点绛唇》《醉落魄》(二)朱彝尊与陈维崧的词风明显不同,推举姜夔、张炎等婉约词风,认为“清空”是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