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认识论和真理观去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4)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难点:(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乃是一个有争议的难题。其一,实践是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二,实践的总和才是检验中立的根本标准与实践标准的绝对性是什么样的关系;其三,实践检验与正确理论(人类理性)和逻辑证明的关系问题。(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基本内容:(1)认识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又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实践和认识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是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2)真理与价值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真理与价值是辩证统一的。(3)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在实践中坚持和发展真理。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相结合。思考题:(1)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2)为什么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如何理解认识过程中第二次飞跃比第一次飞跃意义更加重大?(4)怎样理解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5)简要论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计划学时:5
4
f基本要求:(1)掌握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及其重要意义。(2)全面理解掌握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掌握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其特殊形式。(3)了解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弄清阶级斗争、革命和改革、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历史的创造者是人民群众而非少数“英雄人物”,理解历史人物的作用,学会运用唯物史观的原则去评价历史人物。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1)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即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与哲学基本问题的关系。(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及其规律。(3)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进步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难点:(1)两种对立历史观及历史观的基本问题。(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讲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讲清由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变革,导致上层建筑革命,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