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成果,同时要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体现新时期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三)注重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精品课程要以现代信息
f技术手段为平台,使用网络进行教学与管理,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参考文献目录等必须上网并免费开放,鼓励将网络课件、授课录象等上网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带动其他课程的建设。(四)重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教材应争取自编出版优秀教材,也可以选用国家级优秀教材。鼓励建设一体化设计、多种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五)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要高度重视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精品课程主讲教师要亲自主持和设计实践教学,大力改革实验教学的形式和内容,压缩验证性实验内容,增加演练性实际操作项目,提高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六)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要采取切实措施,调动教授副教授上讲台和承担精品课程建设的积极性,鼓励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学生积极参与精品课程建设。要建立健全精品课程评价体系,促使精品课程建设的可持续发展。四、精品课程建设的保障体系1.精品课程建设要将责任制与奖励机制有机结合起来。(部)各系要根据本单位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认真作好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工作。凡被列为校级、省级或国家级精品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必须及时将该课程的建设方案报送学校审批、备案。2.各系(部)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按学科要求并通过公开的
f程序确定各门精品课程的负责人和教师梯队,经公示后上报学院,如变更负责人应报教务处备案。在保证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系(部)应通过整合各种教学资源优先保证精品课程的教学力量。3.凡列为校级、省级和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学院给予经费支持,详见《武威职业学院精品课建设管理办法》。4.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分工。各系(部)、教师应将需要上网的相关资料送达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由该中心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为保证各种上网材料体现主讲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师应加强与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联系,积极参加网络和教育技术中心提供的培训。5.精品课程负责人及相关建设人员的工作量按照学院《精品课建设管理办法》执行。
附件:《精品课程建设状况检查表》
二00七年六月十日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