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课题目
的
要
求
内容分析
教法
本溪县高级中学
高一年部
班级
地理学科共案
第三四周
授课人
课题:地球知识经纬网
王兆吉
设计教师:王兆吉
教材处
审核责任人:贾玉峰
理
设计时间:20110909
师生活动个人加减
地球知识经纬网课型
课时
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是个球体,会用平均半径、新赤授道课周长和表面积等2课数时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记住地轴、两极、赤道、纬线、经线、本初子午线。3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2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3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德育目标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
【导入新课】本部分内容是初中地理第一册第一节的内容,内容看
似简单,但是作为高考内容来说,出的题是很有难度的,是高考中的一个难点,请同学们务必重视。【讲授新课】『板书』第一章地球知识经纬网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大小:赤道半径:6378km
极半径:6357km平均半径:6371km赤道周长:约40000km地球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二、地轴、两极和赤道1、地球仪:地球仪是缩小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没有长度、面积和方向、形状的变形,是标准的下圆球,所以从地球仪上观察各种景物的相互关系是整体而又近似于正确的。
教师展示图片学生观察《宇宙中的地球》图片,学生描述其形状特点;观察《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特征,并记忆数值:赤道半径-63782km;极半径-63568km;赤道周长-4万km。
教师展示地球仪学生观察地球仪,明确地轴和两级的概念。
2.地轴和两极。
度。
教学重点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2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3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4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
识。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学案;PPT地球
仪教材过程分析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