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道德经》第四章
致①虚②也,守冲③笃④也。万物并作,吾以观⑤其复⑥。天物芸芸⑦,格物⑧归复⑨其根⑩。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曰妄。妄作,凶。知常而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21。知道曰善,循道为善22。
译文致虚,专一守冲,达到并保持极致的虚无空明。万物并作运行,我以观照发现宇宙万物履行的法则(复命)。天地万物芸芸众生,格物归复其本元(道、始基、本源、本原)。归复本元(道、始基、本源、本原)称作静,静是事物运动变化中所遵循的相对静止不变的法则(复命),法则(规律)称作常,遵循法则(规律)称作明。不遵循法则,称作妄。妄为,凶(咎,灾祸,灾殃),不吉利。遵循法则制定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容民畜众的礼仪法度因袭公理,公理因袭全理,全理因袭天理,天理因袭大道(道理、原理、道法、大法、母法、自然法、始制、大制),大道永恒永久。守道依法遵循规律叫作善,循道循理循法为善。注释①致:求取,获得;至。至是会意字,甲骨文字形像射来的箭落到地上,表示到达。至的本意为到,引申指到达了极点,完全达到,又引申指极、最。②虚:空,虚空,虚无。空:空明。空明,道家哲学。空明:空旷澄澈;形容心性洞澈而灵明。虚心:谦虚,不自满、不自大,指客观而不主观。③冲:空,虚,空虚,虚空,虚无,空无。静:虚静;寂静。“虚静”就是使人的精神进入一种无欲无得失无功利的极致平静的状态,这样事物的一切美和丰富性就会展现在眼前。所以“虚静”可以理解为审美活动时的心理状态。寂静,宗教指摆脱一切烦恼忧患的纯静心境。④笃:专一;厚。专一:同一,齐一;纯净不杂,专心一意。⑤观:1)看,察看,观察,观测,审察。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观察并测度(情况)。观测,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或测定。观察是人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居里夫人的女儿曾把观察誉为“学者的第一美德”一巴甫洛夫一直把“观察、观察、再观察”作为座右铭,并告诫学生:不学会观察,你就永远当不了科学家。学生的学习也离不开观察,各科教学中只有运用观察,才能使学生对学习对象获得鲜明、生动、具体的感性认识,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通过抽象概括达到理性认识。2)阅读。3)示范,显示。4)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