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寒
f山区和边境地区,呈大杂居、小聚居分散形式,一般以自然村为聚居区,部分在一个自然村与其他民族杂居。聚居区可耕土地大多为山地,水田为“雷响田”,面积较少,以种植稻谷、玉米、甘蔗及不成规模的经济林果和家庭养殖为主。三、景颇族聚居区发展概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实践,给景颇族聚居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尤其近几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州党委、政府作出采取特殊政策加快人口较少民族脱贫发展步伐的重大决策,制定实施人口较少民族发展政策。德宏州各级各部门坚持分类指导、因地制宜、因族举措,在实施乡村公路、村内道路、人畜饮水、农田水利、安居工程、易地扶贫搬迁,以及教育、卫生、文化、通讯、广电、人才培养和发达地区对口帮扶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基本形成了粮蔗茶畜等支柱产业,基础设施条件有所改善,经济发展成倍增长,社会事业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有了很大提高,涌现出了一批新农村建设的景颇村有力地促进了人口较少民族景颇族聚居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景颇族人口占总人口10以上的136个村委会聚居区耕地面积69939508亩(有效灌溉面积2389787亩)茶园果园面积1281045亩,,林地面积23917056亩,草场面积3156035亩;荒山荒地1445642亩;粮食总产量3848971万公斤;大牲畜存栏70553头匹,羊69258只,猪171684头;经济作物总收入7773329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57245万元;劳务输出7216人,总收入316351万元。德宏州有24个边境集镇列入云南省小城镇建设计划,涉及景颇族聚居区的乡镇有7个(潞西市:遮放镇、三台山乡、芒海镇;陇川县:陇把镇、景罕镇、清平乡;盈江县:盏西镇)。据2010年5月州民宗局对德宏州人口较少民族10以上景颇族聚居区自然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监测统计,景颇族聚居区1250个自然村有1128个通了公路,通电的自然村1192个,通电话968个,通邮的自然村1044个,能接收广播电视节目的自然村1006个,安全饮用水的自然村753个。景颇族聚居乡镇都建有卫生院,220个村委会建有卫生室,40个乡镇有文化站,部分村寨有文化室。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实质成效,如盈江县平原镇富联村下拱别村民小组,全村有35户132人,耕地165亩(人均106亩),以种植水稻、甘蔗、核桃等经济林木为主,人均纯收入达2111元,家家户户建了新房。2009年,德宏州有各级各类学校485所(不含教学点),在校生211360人;有教职工13451人,其中专任教师11838人。有14888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