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模块综合能力测评卷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李杜诗歌创作与从政关系之初论
①李白杜甫一生从政时间并不长,但被朝廷和地方藩府征聘任用却不止一次,断断续续
分布于他们一生好几个时期。两人生活经历受此左右,成为一个起伏不定的过程。考察政治
对于两位大诗人思想创作的正面推动和影响,有助于认识中国古代诗歌创作与政治的关系。
②中国诗歌的传统是“言志”。魏晋以后有“缘情”说出现,但士大夫仍一致认为情必
须是高尚的情。因而缘情在很大程度上只能看作言志的补充,即所言之志必须是情感的真实
流露。情志合一,它的最高层次必然与政治相通。这样,对中国诗歌而言,政治之渗入与否,
跟诗歌是否达到高层次常相联系。就诗人而言,古代诗人注定是在封建政治格局下生活,因
而经常由封建政治赋予他们以理想与热情,构成他们与时代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诗
歌所呈现的气象、风貌,也都与他们的政治介入有关。当士大夫自觉地承担起某种社会责任
的时候,他的精神往往也相应地崇高起来。中国古代诗人可以不是政治家,但对政治必须有
一种向心力,必须在政治方面有必要的体验和适度的介入。
③政治本身当然应该有它的积极内容。诗人当然也应该有良好的主观条件,鄙吝的人无
论政治给他以怎样的拨动,也不可能有伟大的创作。但问题在于人的情志不可能恒定在一种
状态下没有变化,即使是有高尚志趣的人,也不免会有松懈的时候。同样是杜甫,他可以高
唱“盖棺事则已,此志常觊豁”;也可以低吟“浅把涓涓酒,深凭送此生”。在不同时期,
心情和志趣显然是有变化的。李杜一生追求,经历了漫长的历程。在长途中就像一辆运行的
机车,需要有动力补充。如何使李杜的用世之心,在关键时刻得到维系和加强,始终不倦地
追求,执着地面对现实,仍然需要靠政治的强大摄动力,这在李杜的后期生活中表现得很明
显。
④从诗人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看,封建社会毕竟与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在中国封建时代尤
其是它的前期,士大夫如果不卷入政治,一般就只有归向山林田园。穷乡僻壤的封闭,小生
产者的狭窄天地,对他们的视野与情感,构成严重的限制和束缚,使他们与外部疏离,难得
从时代生活中汲取创作的动力。甚至连诗歌创作,在死水一样的生活中也会变成多余。所以
中国古代诗人如果真正回归农村,杜门不出,创作上多数总是归于沉寂。有人对李杜离开朝
廷后仍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