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优质课引发对体育常态课的思考
昆钢实验学校徐刚
从教二十几年,参加了不少的教研活动,也听评了不少校内外的优质课、示范课、展示课、公开课活动中发现仍有一些教师对这些课持疑惑态度。分析总结其原因有三:一是优质课教学对象的素质整体较高。无论是优质课还是常态课,教学的对象始终是学生,而学生的各方面素质有高有低,层次不齐。但在优质课展示中,学生表现出的各方面能力往往超出了日常学生表现能力的水平。二是教学环境优良。所谓的教学环境,不单单指教学现场环境,更多的是指教学的大环境。如学生能获得教学器材的数量和质量,学生受思想教育的程度等。这与我们普通学校一线教师日常教学过程中获得的条件有一定距离。三是教学过程相对完美。教学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创造的,而优质课教学过程经过较长时间多次反复尝试优化,其间集中了专家以及骨干教师团队的智慧,从而在教学过程中使师生之间配合达到一致性,就像一部由导演精心策划的电视剧。而在日常教学中,一节课不可能花很多时间去反复尝试,也很少有教师跟踪指导,教学过程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问题。但优质课并不是一无是处,在一定程度上优质课展现了一个教师的综合能力,是阅读教师的基本功,也是提升、促进常态课的教学水准的试金石。专家提出:常态课向优质课学习,优质课向常态课靠拢。为此,本人对体育优质课和常态课进行了一定的调查和分析,现对这两种课进行分析和描述。
f一、优质课和常态课的区别1准备时间区别本人认为:准备一节体育课所花费的时间是衡量体育优质课或常态课的主要标准。通过调查显示,一线教师一周的课时量在1416节课之间,再加上日常的带队训练、出操、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策划和组织、参加各类活动、班级管理等,就没留下多少时间给体育教师备课。用一节课,甚至更少的时间去备课,形成教学思路,编写简单的教案,这样的课称之为常态课。经过一两周甚至更长时间的备课、试教、再备课、再试教,同时有专家以及骨干教师团队注入智慧共同构思,最后上课,这样的课可称为优质课。2预期目标区别无论优质课的判断标准如何,它的本质依旧是师生共同参与、共同贯彻和执行新课程标准的一堂课,这点与一线体育教师每天上的常态课没有区别。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利用现有资源上好每一堂课。那么,什么样的课才算是一堂好课呢?从学生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