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中华儿科杂志》年修订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2008年修订前言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是儿童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众多研究证明,儿童哮喘的早期干预和管理有利于疾病的控制,改善预后。本指南是在我国2003年修订的《儿童支气管哮喘防治常规试行》的基础上,参照近年国内外发表的哮喘防治指南和循证医学证据,并结合我国儿科临床实践的特点重新修订,为儿童哮喘的规范化诊断和防治提供指导性建议。定义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包括炎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定义定义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气道结构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炎症导致易感个体气道高反应性,当接触物理、化学、生物等刺激因素时,发生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多数患儿可经治疗缓解或自行缓解。诊断儿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各年龄段哮喘儿童由于呼吸系统解剖、生理、诊断诊断免疫、病理特点不同,哮喘的临床表型不同,对药物治疗反应和协调配合程度等的不同,哮喘的诊断和治疗方法也有所不同。一、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1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①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albutamol后15mi
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②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人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
f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二、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特点1.5岁以下儿童喘息的临床表型和自然病程:喘息在学龄前儿童是非常常见的临床表现,非哮喘的学龄前儿童也会发生反复喘息。可将5岁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