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担架队支前。1933年6月红四方面军与驻扎在陕境的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签定秘密的互不侵犯协议。1934年2月在十七路军任少校参谋的武志平(中共地下党员),以其公开身分前往苏区,将所购的药品、电池等物资从汉中经西乡运抵本县黎坝关门垭红四方面军总部设立的交接地点,打破了国民党对苏区的严密封锁,此路线被后人称之为“红色交通线”。第四,红军离开后人民群众继续积极为革命奋斗,镇巴县解放。红军离开镇巴后,土豪劣绅、民团土匪纷纷卷土重来,对苏区各级组织的干部、红
2
f《中国近代史纲要》暑假实践活动作业军家属进行阶级报复,国民党镇巴县政府成立清乡委员会,捕杀革命群众。简池区委书记王再元、区革命肃反处长任兴才、运输队长王仲祥等200余人惨遭杀害;崔家乡苏主席冯联辉一家8口,6人被害。简池区侦探长田善珍,被大本团捆绑吊打,脱险后流落他乡。但根据地人民在白色恐怖下,念念不忘党的深情,红军的恩情,盼望红军早日归来,终于盼来了当年随红军长征的小战士符先辉为师长的解放军55师,于1949年12月重新解放了镇巴。
2、请问镇巴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是什么?
答: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是:前仆后继自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和他们不怕困难,艰苦奋斗的顽强精神。红军部队和地方工作队在镇巴剿灭匪患,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发展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一系列艰苦卓越的斗争,留下了他们英勇光辉事迹,留下了他们的革命英雄气概。
3、请问镇巴县革命先烈的革命精神内涵及现实意义是什么?答:在那场挽救民族危亡、异常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全县革命儿女、无数革命
志士前仆后继,抛头颅、洒热血,为了建立苏维埃政权,实行土地革命,为拯救水深火热中的劳苦大众,发展和保卫川陕革命根据地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许多人在镇巴县这片土地上顽强奋战、慷慨就义并长眠于此。他们的业绩可歌可泣、感人肺腑,他们的英灵永载史册、永垂不朽。进入改革开放、和平发展的新时代,革命战争已远去,但革命先烈的精神永放光芒,必将成为推动镇巴县发展进步的宝贵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
2、实地考察(据资料显示)
(1)革命烈士纪念塔的修建。镇巴县属革命老区,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陕南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土地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全县有380多名优秀儿女为祖国、为人民的事业英勇献身。为缅怀先烈,启迪后人,褒扬革命烈士丰功伟绩,1958年经省人民政府批准,修建镇巴县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