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参军戏、散乐)等内容;关于辽、宋、金、元的音乐,引导学生掌握市民音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乐、说唱音乐(鼓子词、唱赚、诸宫调、货郎儿、涯词和陶真)、戏曲音乐(宋杂剧、元杂剧、南戏)、乐器与器乐等内容;关于明、清的音乐,引导学生掌握宫廷音乐、城市音乐、民间歌曲、说唱音乐(鼓曲、说唱大鼓、子弟书、牌子曲、弹词、琴书、渔鼓道情)、戏曲音乐(传奇、四大声腔、花部乱弹、梆子腔、皮黄腔、川剧、豫剧)、歌舞音乐、器乐等内容;关于中华民国时期的音乐,引导学生掌握传统音乐、声乐、器乐、歌剧音乐、音乐教育、音乐美学等内容。1(二)增补和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的教学在我国现阶段的高等音乐教育中,《中国音乐史》课程的教学不是“厚今薄古”,反而是“厚古薄今”。尤其是1949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仅在中央音乐学院和南京艺术学院等少数院校作为必修或选修课开设,且主要是在研究生教育层面。绝大多数院校的《中国音乐史》教学基本是以古代史和近现代史为主,甚至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只字不提。反观俄罗斯的音乐院校,则是在《俄罗斯音乐史》课程之外,特别开设《20世纪俄罗斯音乐史》课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在此期间,音乐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集中体现在新中国成立之后十七年和粉碎“四人帮”之后的新时期,并在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教育、音乐批评、思潮论争等各方面均有反映。无论是知青歌曲,抑或是音乐剧,均有可圈可点之处。即使是“文革”时期的“样板戏”,也凭藉其成功的艺术传播效果,对今后的艺术传播产生了一定的启示性价值。《歌唱祖国》《我的祖国》《草原之夜》《洪湖水,浪打浪》《花儿为什么这样红》《祝酒歌》《军港之夜》《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我爱你,中国》《在希望的田野上》《长江之歌》《让世界充满爱》《黄土高坡》《涛声依旧》《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等,均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涌现的优秀音乐作品,值得音乐学子对其作音乐分析。港、澳、台地区是中国的一部分,其音乐作品亦应纳入到关注的范围之内。教师在讲授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时,应该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对于已经有着较强价值判断能力的大学生乃至研究生而言,他们所需要的不仅仅是音乐历史的铺陈,更需要对音乐作品的价值判断、音乐历史发展的逻辑线索以及对历史的阐释与批判等深层问题加以思考和认识”。2中华人民共和国音乐史的教学,绝不能停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