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3篇
古诗和文言文翻译是高考必考的内容之一,所以平时学习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古诗文翻译要以直译为主,并保持语意通畅,而且应注意原文用词造句和表达方式的特点。以下《涉江采芙蓉》优秀教案精选3篇仅供参考,请大家以所在地区课本为主。
1《涉江采芙蓉》教案精选三维目标:1、了解《古诗十九首》2、运用想象和联想描摹诗歌的画面3、通过诵读、理解,体会诗歌中蕴含的感情。教学重点:品读诗歌,把握诗歌的主旨。教学难点:如何理解诗中的“同心而离居”的悖论式表达。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钟嵘在《诗品》中这样评价《古诗十九首》:“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这是首《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涉江采芙蓉》,来体悟其一字千金的语言魅力。二、解题1、《古诗十九首》:最早见于南朝萧统的《文选》,它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并非为一人所作。《古诗十九首》继承了《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吸收了汉乐府的营养,所以不但善于运用比兴,而且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风格,艺术成就很高,被称为“五言之冠冕”刘勰《文心雕龙》,钟嵘则称之“一字千金”。2、古诗:这是相对于近体诗而言。又称为“古风”、“古体诗”。不入乐,只可诵可换韵,不需对仗篇幅长短不限。与乐府诗同为汉代文学的奇葩。三、教师范读,学生正音,朗读诗歌。还huá
回头,调转。遗wèi赠送。四、研读诗歌1、诗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情感的方式是什幺其目的是什幺明确: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2、明确: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
f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幺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明确:采摘花草赠给远方的亲人,这是在思念之情铭心刻骨时的自然而然的一种举动。3、诗歌中描写“多芳草”的“兰泽”,有什幺作用明确:这是环境描写。从侧面烘托了主人公的雅洁和所表达情感的纯洁与美好。诗中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