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理变化的判别.11【答案】B【解析】A.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正确;B.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氧化铁,错误;C.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略大,正确;D.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能跟许多物质发生反应,正确。故选:B。【考点】氧气的物理性质;氧气的化学性质.12【答案】D【解析】A.由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前后分子总数发生改变,故A错误;B.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物是磷和氧气,生成物是五氧化二磷;故B错误;C.表述错误,应为124份质量的磷与160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条件下生成284份质量
化学试卷第12页(共24页)
f的五氧化二磷,故C错误;D.表述正确,故D正确。故选:D。【考点】化学方程式的概念、读法和含义.
13【答案】D【解析】A.将木柴架空,不是为了方便添加木柴,故A项不选;B.木柴的着火点不能被改变,故B项不选:C.将木柴架空,不能增大氧气的浓度,故C项不选;D.将木柴架空,可以增大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以促进木柴燃烧,故D项当选。故选:D。【考点】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14【答案】C【解析】A.氢氧化钠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正确。C.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基础原料,广泛地应用于制肥皂、洗涤剂、造纸、纺织工业,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考点】常见碱的特性和用途;碱的化学性质.
15【答案】C【解析】A.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大,降温不能使丙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故A错误;
B.t

2
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因此等质量甲、乙、
丙分别配制成饱和溶液所需要的水的质量丙>乙>甲,即溶剂质量丙>乙>甲,故B
错误;
化学试卷第13页(共24页)
C.
t

2
时,甲物质的溶解度为
40
g,50
g
水中能溶解甲物质
20
g,因此将
15
g
甲物质
加入到50g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又因为甲物质溶解度随温度降低而减小,t1℃时甲物质溶解度为30g,50g水中能溶解甲物质15g,此时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C正确;
D.t1℃时,乙物质的溶解度最大,甲、丙物质的溶解度相等,降低温度,甲、乙物质析
出晶体,丙物质不会析出晶体,应该按照
t

2
时的溶解度计算,所以分别将甲、乙、丙
三种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