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
一、马克思对实证主义的批判
一点:马克思正是在古典经济学停留于事实和现象的地方继续向前推动,实现了对实证主义的批判性超越,理解这个点,对于理解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的独特的语境和路径极为关键。众所周知,马克思走上政治经济学的研究道路与他对黑格尔式思维方式的抛弃和批判密切相关。黑格尔哲学虽然开辟了一条走向现实事物的道路,但终究是流于抽象的,在某种意义上,黑格尔哲学体系越是完善,它对事物的歪曲就越是严重,因为体系的完善仅仅来自于逻辑的考虑,而非对现实事物考察的结果。在马克思看来,黑格尔“哲学的工作不是使思维体现在政治规定中,而是使现存的政治规定消散于抽象的思想。哲学的因素不是事物本身的逻辑,而是逻辑本身的事物。不是用逻辑来论证国家,而是用国家来论证逻辑”。⑨所以,当马克思经过对物质利益问题的苦恼和疑问之后,开始抛弃那种让现实适合思辨、让事物适合观点的思维方式,而转向了对现实事物的直接把握,马克思开始走一条与黑格尔思辨哲学完全相反的道路:不是从观点和体系出发,而是从现实生活出发,这条道路便是政治经济学的道路。不过,实证主义研究方法并不当然地等同于“从现实生活出发”,因为马克思发现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研究方法根本无法揭示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例如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从古典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并采用它的语言和规律,但最后却得出了与它截然相反的结论。古典经济学极为重视经济事实,像劳动、资本和土地的互相分离,工资、利润和地租的互相分离,都是确定无疑的事实,所以被古典经济学当作理论前提,但是古典经济学仅仅囿于经济事实的范围来说明经济规律,并把资本家的利益作为不可触犯的最高原则,从来不曾说明劳动、资本和土地的分离以及工资、利润和地租的分离是如何产生的,由此也就导致对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等更为真实的经济事实的掩盖。试举一例,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来源,劳动的主体理应享受产品,不过同样按照古典经济学的逻辑,劳动者只
f能将自己的劳动(力)出售,所以就只能获得劳动(力)的价值。前者是符合事实的,后者也是符合事实的,但两者却存有明显的冲突,而古典经济学居然对如此明显的冲突毫无注重,除了阶级利益所决定的立场之外,这不能不说是局限于事实范围的实证主义眼光造成的谬误。令人费解的是,当马克思批判了古典经济学的实证主义之后,紧接着就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