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始终注重民生、保障民生,奋力铸就大国民生改善新篇章。“扶贫开发成败系于精准,要找准‘穷根’、明确靶向,量身定做、对症下药,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小康路上,不让一个困难群众掉队”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指示,充分体现了把13亿多人全部带入全面小康的坚定决心。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大力促进就业,加快发展教育、完善社会保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这是党中央推进社会建设的重大战略思想和举措。而“民生优先、富民惠民”这一重要国策。都取得了重大突破。1教育更加公平。2015年,我国教育改革发展迈上新台阶,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普及程度超过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提前实现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目标。2就业保持平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国家坚持守住就业底线,优化创业环境,扶持就业创业的财税金融等优惠政策密集出台,三年来就业计划任务年年超额完成。2015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12万人,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的目标,全国新登记企业4439万户,同比增长216。3收入持续增加。GDP增速“破七”,收入增速“超七”。随着收入分配改革的推进,近两年来,居民收入增速稳稳跑赢GDP。2015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74。更为可贵的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保障扩面提质。目前,我国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参保人数超过13亿,参保覆盖率稳定在9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保财政补助标准由2012年人均240元提高到2015年的380元。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4看病趋于方便。到2015年10月,全国31个省区市均出台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方案,4148家县级公立医院推开综合改革。城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扩大到100个城市。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逐步推进,明确到2020年基本建立符合国情的分级诊疗制度。5居住不断改善。“十二五”期间,保障房建设驶入快车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