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演变
作者:孙海宁来源:《祖国》2019年第11期
摘要:近代中国的进步和发展,是传统制度瓦解和国家不断前进的过程。在古代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国家”的概念,而传统的天下一家的观念一直是主要的意识形态。在晚清时期,中国逐渐从封闭的天朝国家转变为现代民族独立的国家。本文介绍了近代中国国家观念的形成、意义以及经验教训,对于当前现代化强国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近代中国国家观念演变
中国的近代,内忧外患,国家在一片混乱之中。由于受到国内外统治者的双重压迫,广大农民陷入水深火热的生活之中,各种起义反抗接连不断。与此相反,欧美等国在19世纪之后逐步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新兴的工业革命带来了经济的迅猛发展。他们不断在海外开拓殖民地,贫穷而落后的中国成为各个国家蚕食的对象,中国一步步丧失了国家主权,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西学东渐”影响下,新一代知识分子不在安于现状,积极救亡图存,立志改变中国,争取独立。中国人的观念逐渐发生变化,对国家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传统的国家观念不复存在,新的先进的国家观念开始慢慢形成。
一、近代新的国家观念的形成
(一)近代国家观念的萌发
近代的中国,封建社会所形成的“世界天朝观”是人们的主导思想,是清政府抵御西方国家的制度基础。鸦片战争爆发后,西方国家开始肆无忌惮地入侵,中国遭受着外国侵略和国内战争的双重折磨,此时,近代民族国家的观念开始初步萌芽,国家意识逐渐跌到谷底。在这个过程中,原有的“天下观”支撑体系始发生变化,中国文化传统的优越感在人们心中消失殆尽,中国逐渐开始从封闭自大的天朝之国转变为追求民族独立解放的国家。
鸦片战争后,“天朝上国”观念发生了动摇,中国一跃变成被列强分割蹂躏的“香饽饽”。处于封建社会的中国风雨飘摇,社会结构和体系发生剧烈震荡,国家领土和主权受到严重破坏。传统的封建文化被西方文化激烈冲击,在与社会现实重重矛盾的摩擦中,打破了传统中国中心主义思想中的国家意识和观念。
这时人们开始对世界敞开胸怀,西方外来的先进民主观念逐渐被认知和接受。随着《四洲志》《海国图志》的相继问世,传统的空间观念开始在社会转变中得以体现,然后逐步发展到思想领域。与前人相比,他们的世界观已经有很大的改变,不在一味的以中国为中心,消除了天朝上国的优越感,意识到中国之外还存在着许多望而生畏的敌人。这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