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论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作者:王维森杨成文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01期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机制、价格机制体系还不完备,新会计准则中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会计信息质量特征这个角度来看,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较强,可靠性较差;引入公允价值面临着计量、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均衡、避免公允价值可能成为盈余管理的工具问题等难题。
关键词公允价值历史成本相关性可靠性
作者简介:王维森,青岛理工大学06级会计研究生;杨成文,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
一、公允价值的涵义
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对公允价值的定义是:“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IASB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FASB定义:“公允价值,指在当前交易中,自愿的双方买人承担或卖出清偿一项资产负债所使用的金额,换言之,该项资产负债是在非强迫或清算拍卖的情形下买入承担或卖出清偿的。”各国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基本一致。主要强调“公允”和“自愿”这两个特性。
二、公允价值在我国应用的历史回顾
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可以说经历了从无到有、先提倡后回避、再重新引入的过程。
1.提倡公允价值阶段在1998年6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中首次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随后《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也提到了公允价值。并且在1999年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中,也将公允价值放到了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2.回避公允价值阶段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由于当时客观环境不成熟及当时中国会计准则与市场环境不协调,使一些企业利用公允价值,借助关联交易、债务重组和资产重组弄虚作假、虚增利润、出具不真实的财务报告,带来了极大的负面作用。因此为规范证券市场、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财政部于2001年1月发布和修订了八项准则,尽可能的回避公允价值。
3.重新引入公允价值阶段
由于我国市场体系的逐渐完善、金融工具的迅速发展对传统会计计量模式的冲击以及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不足逐步显现等原因,财政部于2006年2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包括1个基本准则和38个具体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发生了较大变化,有选择的、谨慎的重新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属性成为一大亮点。
三、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在信息质量特征方面的比较
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主要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