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生涯规划团体辅导计划
团体名称:我的未来我做主团体性质:封闭、结构、成长型团体团体领导者:活动地点:
活动时间共7次,每次1小时30分钟参加对象:大一、大二学生参加人数:79人筛选方式:自愿报名,通过面试筛选团体目标:协助成员了解自我,确立发展目标,主动规划未来现状分析:根据北森测评网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科学研究所、新浪网联合进行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调研情况看,大学生对了解外部信息和具体方法不够重视对具体的生涯规划方法掌握的不多。正确的职业选择应兼顾兴趣、爱好和未来的发展空间,但事实是仅有175的人在择业的同时考虑了这两个因素。这说明生涯规划是一个社会问题,需要专业机构努力探索,增加沟通和信息渠道强化生涯规划理念的导入以改善大学生生涯规划的现
f状。目前,我国的生涯规划教育主要通过课堂教学、专家讲座等形式进行,学生被动接受,在了解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后依然不能科学有效地进行自身的规划。为此,通过团体训练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经验,变被动规划为主动规划,帮助广大学生对自己的未来进行科学而有效的规划。理论依据:1、舒伯(DESuper)的职业生涯发展理论将生涯发展划分为成长、试探、决定、保持和衰退五个阶段,并认为生涯发展是一连续不断、循序渐进且不可逆转的过程。大学生正处在探索并尝试建立职业发展的时期,通过学校各类活动及实习工作经验,进行自我尝试、角色试探及职业探索,且考虑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与机会作暂时性的选择,期望通过职业生涯的发展来达到人生发展的目的。2、职业人匹配理论明确阐明职业选择的三大要素或条件①应清楚地了解自己的态度、能力、兴趣、智谋、局限和其他特征②应清楚地了解职业选择成功的条件、所需知识、在不同职业工作岗位上所占有的优势、不利和补偿、机会和前途③上述两个条件的平衡。将主客观条件与社会职业岗位对自己有一定可能性的相对照、相匹配最后选择一个与个人匹配的职业。3、克郎伯兹生涯决定社会学习论:克郎伯兹认为四类因素影响到一个人的生涯决定,这就是:遗传因素和特殊的
f能力环境状况和事件学习经验和工作取向的技能。四类因素在不断地交互作用交互作用的结果是形成个体对自我的推论世界观的推论和工作取向的技能和行动。4、帕森斯和威廉姆逊的特质因素论特质因素论是最早提出的职业辅导理论它是以个人的个性心理特质作为描述个别差异的重要指标强调个人的特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