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资源枯竭城市转型方案
(2009年7月18日)
白银位于黄河上游、甘肃中部,毗邻兰州,辖白银、平川两区和会宁、靖远、景泰三县,全市总面积211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7512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64万人。白银是国家“一五”时期建立起来的有色金属原材料基地之一,是新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摇篮,累计生产十种有色金属产品5699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2230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696亿元,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白银老工业基地发展,国家发改委、国务院东北办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对白银城市转型给予了大力支持。2008年3月17日,国家将白银列为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之一,为加速白银城市转型带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和甘肃省政府《关于支持白银市做好资源型城市转型工作的意见》,结合白银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城市转型的紧迫性
1
f白银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了大量的历史欠帐,随着主导铜煤资源的枯竭,不仅面临资源型城市普遍遇到的问题,还存在许多迫在眉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一已探明优势主导资源枯竭,传统产业发展严重衰退。白银长期享有“铜城”盛誉,经过半个世纪的开采,自有铜资源仅能满足冶炼能力的5,铅资源仅能满足冶炼能力的23。靖远煤田煤炭储量由原来的1011亿吨减少到47亿吨,宝积山、红会三矿已破产,部分矿井可供开采年限仅剩58年。白银市工业增长速度“六五”期间为22,“九五”时期最低年份为负增长(2)。工业经济位次由甘肃省第2位下降到第5位。GDP位次由甘肃省第2位下降到第3位。城市发展面临“矿竭城衰”的严重危机。二职工大量下岗失业,城市贫困人口持续增加。白银市职工人数最高年份(1992年)达21万人,2004年减少到1481万人,总量减少5万多人。2006年城镇失业率高达24,居甘肃省和全国同类城市首位。全市有24万农村富余劳动力,每年新增大中专毕业生5000多人。由于企业破产、下岗失业职工增加,一大批曾经为抗日图存、全国解放和“三线”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铜城开拓者,晚年生活陷入困境。白银公司、靖煤公司等大中型企业2万多名家属工、31万名厂办集体工,不能享受国家政策性破产待遇,许多家庭夫妻双双下岗,贫困代际传递现象
2
f非常严重。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省水平低11,比全国水平低32;低保人数接近7万人,占非农业人口的175。城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