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营结果担责过轻;委托代理链条过长,包括了人民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国资委国企经营者,从而使得最终代理人离真正委托人人民过于遥远。2
(二)经营者行政化色彩浓厚
大多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由上级主管组织部门直接任命。经营者受到的激励常常是政治职务的升迁,这导致国企经营者只追求短期业绩。并且经营者容易操纵业绩考核指标的衡量、股权激励的决策。
(三)市场机制不健全
在产品市场,许多国有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过小,缺乏提高效率的激励。在资本市场,证券市场有效性缺失。我国股票市场投机性较强,证券公司无法准确有效地评价国企经营者的业绩。在人才市场,职务安排行政化色彩浓厚,未能使人才机制得到最大效率的发挥。
(四)公司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
经营者往往是董事会主要成员,监事会和独立董事难以发挥其应有的监督作用,经营者对薪酬分配的决策权和操纵权过大。这也导致了股权激励实施过程中的公平性缺失问题。3
(五)较为稳定的高收入弱化激励
由于国企经营者权力缺乏制约,许多国企经营者有着很高的“隐形收入”。而且,由于垄断利润,部分国企经营者的收入远高于其他行业和民营企业。对于这部分经营者来说,绩效考核激励难以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总之,国企经营者激励机制改革面临的这些困难,概括起来,是包括全民委托、行政权力、市场机制、法律法规、公司治理等在内的体制机制原因,导致内部人控制问题,且进一步导致业绩评价不真、薪酬分配不公、薪酬激励丧失有效性。
四、对策思考
(一)国企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1国企的性质
由于国企的性质是全民所有,代表国家和人民利益,因此,在国企市场化改革过程中,不能片面强调国企本身的盈利,而注意应与国家战略方向相结合。尤其是与国家和人民利益有重大关联的国企,须在与国家战略方向相一致的前提下追求效率。
2国企的分类
由于国企具有不同的类型,在改革过程中应分类考虑,不能“一刀切”。总的来说,国企分为公益性国企和收益性国企。公益性国企是指处在提供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基础产业中的普遍服务部分等领域和行业的国有企业,在其经营者的薪酬决定上,可采用社会效益等衡量标准;收益性国企是指处在竞争性产业和领域的国有企业,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于提高效率、增强活力的作用。
3循序渐进
首先,由于配套设施的完善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改革措施如果缺乏完善的配套措施的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