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能半幅机上,视角等同于80mm的焦
f距视角。人的眼睛视角约等于全幅机的47mm焦距,通常我们把视角大于47mm焦距的镜头称为广角,视角小于47mm焦距的镜头,称为长焦。而全幅的50mm头刚好接近于人眼的视角,被称为标头,后来把视角接近于人眼视角的镜头,归类为标头。
焦距的第二层理解,和景深有关,具体原理的计算公式非常复杂,不过我们可以直观的找出规律,那就是焦距越长,景深越浅。
24ISOISO是感光芯片对光敏感度的指标通常用的值有ISO50、100、200、400、800、1600、3200、6400等,通俗的可以这样理解,ISO值越低,感光芯片对光越不敏感,那么单位面积上的感光芯片要搜集同样量的光,就需要越多的时间。试想一下,慢工出细活,由于感光时间越长,感光芯片收集上的成像信息就越丰满,成像就会越细腻。所以单纯从成像质量来看,ISO值是
f越低越好。ISO值越大,照片越粗糙,躁点就越多。
f25曝光补偿曝光补偿在相机中用EV表示,一般相机可以用13EV、12EV步长对曝光进行微调。如果一张正常曝光的相片亮度为100,而你想得到一张曝光亮度为105的相片时,就要增加曝光补偿。曝光补偿的深层理解,在理想环境中,相机会如实的反应物体本来的色彩及亮度,但在实际拍摄环境中,由于强光源的污染、吸收部分光线的物体(比如植物)、空气中尘埃水汽的折射和漫射等等因素,会导致相机对实际拍摄物体的光强度的误判。比如逆光拍摄人像的时候,如果不进行曝光补偿,人脸就会很黑。
26白平衡可见光有七种颜色,分别是“红橙黄绿青蓝紫”,色温也根据排列由低到高。而我们的数码设备一般都采用红(R)、绿(G)、蓝(B)三基色显示,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数码产品中的颜色都是由这三种基本色调配而成。由于这种基础色的先天不足,导致相机在成像会偏
f色。如果说白天多云的中午,色温刚好是5600K,这也是相机默认的白平衡标准色温值。那么如果在树林里拍色人像时,这个色温值可能就只有2200K了,原因是绿色植物会吸收特定波长的光,从而导致相片会偏青。
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相机在树林里拍到的人像是偏青的,而我们看到的人像却是正常的呢?那是因为人对物体具有记忆性,也就是实际上在树林中的人像是青色的,而由于我们对人的皮色具有记忆,视觉系统已经对色彩进行了自动白平衡。在大多数的拍色场景中,色温不会刚好是5600K,是需要对色温进行校正的,色温越低,照片偏青,色温越高,照片偏红。现在单反中的自动白平衡功能已经非常强大,一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