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业发展状况和农民收入水平。没有繁荣的农业为前提或与之共存,则工业化的能否成功颇值得怀疑。世界银行(1992)的经验资料表明,“农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总是并肩齐进的”,“在所有的国家里,只要农业蓬勃发展,国民经济便以高速度增长”一个生机勃勃的农业总是伴随着有些情况是领导着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过程。著名的经济学家库兹涅茨(1996)的经典研究认为,农业对
f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做了四种贡献:产品贡献、市场贡献、要素贡献和外汇贡献。①拉尼斯和费景汉(1961)提出了严密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证明,农业部门的落后将会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用他们的话说:“任何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如果在强行推进工业化过程的同时,忽视把农业部门的革命放在优先地位或没有把它放在与工业部门同等位置的话,实现工业化是很难的。”在事实面前,连刘易斯也一改他在工业原教旨主义盛行的50年代所认为农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作用甚微的观点,于70年代提出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工业化有决定性作用的新观点,得出了“工业革命依赖于农业革命先期或同期发生”的结论。农业的基础地位还表现在它是整个国民经济波动的起点和重要根源。有关经济波动的大量事实研究都表明,农业的增长或衰退对国民经济的扩张具有强烈的诱导和制动作用。美国经济专家罗斯托(1984)在分析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长期波动时,把波动的原因归结为农产品等初级产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他认为初级产品与工业品相对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初级产品供求量,形成初级产品相对短缺期和过剩期,这就是经济波动的主要因素。总之,我们从以上不同角度考察农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时,看到的是共同的事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业远非只是一个被动的、辅助性的部门,而是起能动和主导作用的部门,是一国经济任何真正持续扩大的基础。而且,这一事实不会因社会经济体制的不同而改变,我国转轨由市场经济体制代替计划经济,改变的只是生产的社会组织形式和资源配置方式,并不能改变工业和国民经济其他方面对农业的依存关系。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程度直接制约着我国的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是工业品市场;农业的发展能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发展提供劳动力阵地。农产品是轻工业的重要原料、重要的出口商品。目前,我国80人口在农村,农业生产的发展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生活的提高;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建设目标的实现:农产品又城乡是人民的生活必需品,所以又直接关系到城乡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