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的尴尬地位,已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这一课程正在被我们的学生所抛弃。众所周知,大学语文所传授的是一种内心修养,一种文化底蕴。可是,在浮躁功利的当下,许多人追求的并不是一种内在的修养与豁达,他们所看重的,却是立竿见影的短期效应。事实上,要破解大学语文不受待见的现实命题,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大学语文究竟该选修还是必修,也不在于它和英语课程的地位孰高孰低,反倒是我们的社会,并没有给大学语文创造更为适宜的生存环境,我们的高校教育方式,并没有将大学语文的精髓分解到每一个教学过程中去,以至于,大学语文的边缘化,才那样的触目惊心。如果大学语文教材继续摆出一副冷冰冰的面孔,老师们的授课继续呆板无趣,整个教与学继续围绕最后的考试进行,那这样的必修就变得毫无意义,不仅不会增加大学生们对语文的好感,反而会让大学生们更加厌恶语文,可谓适得其反。这么看来,大学语文变为选修其实并不可怕,被学生抛弃才可怕。如果教授们的课能上得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牢牢抓住大学生们的“芳心”,就是选修,那也会座无虚席。措施我们的教育分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但各个阶段的使命并不明确,甚至可以说,中国的教育,贯彻始终的,只有一个专业,那就是应试。对此,专家建议:合理的课程设置,基础教育阶段应该注重常识培养和人文塑造的,而高等教育则应该往专业领域拔尖的。基础教育缺失的忧虑下,呼吁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补课,或正是语文选修引发争议的关键问题所在。要结束这种争论,就必须重视教育结构调整的命题,让基础教育的归基础教育就必须重视课程设置的科学性,而不是在无谓的论证以及局限于某个科目的去留中继续纠缠下去。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