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高危药物的监测干预研究
成明建,黄齐慧,薛建文,谢林(广东省云浮市人民医院,云浮527300)摘要:目的在我院建立高危药物监测系统,对高危药物进行监测干预,确保患者用药安全。方法对医生、护士和药师作关于高危药物的开放式问卷调查,鉴别最具风险的10位药物,并说明风险因素和严重后果。回收问卷,对调查结果统计分析,制定我院特有高危药物目录和监测干预方案;并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实施高危药物的监测和干预前(2008年112月381217例患者),实施后(2009年112月392478例患者)高危药物不良事件及高危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建立了含20类药,38个具体品种的高危药物目录(P<001);制定了具体的监测干预方案和电子警示系统;高危药物不良事件由干预前30件年降至干预后3件年,高危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由监测干预前281件年降至监测干预后130件年。结论医院建立高危药物监测系统,对高危药物的监测和干预,可以降低了高危药物不良事件及高危药物不良反应发生。关键词:高危药物;监测干预;用药安全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Studyo
theMo
itori
ga
dI
terve
tio
withHighalertMedicatio
s
CHENGMi
gjia
HUANGQihuihospitalyufu527300XUEJia
we
XIELi
theyu
fupeople’s
2000年,ISMP(I
stituteforSafeMedicatio
Practices,美国医疗安全协会)首次提出高危药物(HighAlertMedicatio
s)的概念,定义为:由于错误使用而可能对病人造成严重伤害或导致死亡的药物。高危药物的特点是不论其出现差错的概率如何(差错可能不常发生),1一旦出现用药差错,后果非常严重。ISMP在2003年12月第一次公布了包含19类及14项特定药品的高危药物名单,2008年又公布了最新版的高危药物目录2。目前,国外很多医疗机构都对高危药物实行严格监测,建立了本机构内高危药物目录和管理制度。国内一些学者,如张幸国等3、张波等4、王梅芬等5等在高危药物的管理制度、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戴慧珊等6将屏障技术应用于高危药物的管理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但我国对高危药物还没有相关法规制度,国内一些医疗机构对高危药物的管理还处在借鉴和学习阶段,国内对高危药物目录仍没有形成共识。我院是一所三级综合型医院,设25个临床科室,床位800张。为减少高危药物导致的不良后果,提升高危药物使用的安全性,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少高危药物造成的经济损失,我们开展了以建立高危药物管理制度为目的的研究,通过三个步骤:①调查、评估和确定我院高危药物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