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知识点
第一章11物理学: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观察和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也是通向正确认识的重要途径。12比较有定性比较和定量比较两种。测量是定量比较。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基本的测量。米m(主单位)测量长度:长度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
m等量程测量工具:刻度尺零刻度线测量方法: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一端,尺的位置与被测物平行,视线正对刻度线并垂直尺面,记录时要有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减小误差:1多次测量求平均值2采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3采用更合理的测量方法秒s(主单位)测量时间:时间单位测量工具:钟表13特殊测量:累积法:测量纸的厚度以直代曲法:测量曲线的长度14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第二章21声音的产生:物体振动产生声。形式:波传播:条件:介质液体气体:340m/s接受:人耳结构听不到声的情况:1不在人的听觉范围内2离声源太元3无介质音调:高低←频率(声源每秒振动次数,单位:赫兹Hz)2223乐音的三要素:响度:强弱←振幅(分贝dB计量声音强弱)/离声源远近音色←材料、结构、发声方式弦乐器的音调:当弦粗细、张紧程度相同,弦越长音调越低;当弦粗细、长短相同,弦拉得越紧音调越高;当弦长短、张紧程度相同,弦越细音调越高;人发出声波的频率范围851100Hz物理学:无规律振动24乐音环境保护:影响人正常生活、学习、休息人“听到”声波的频率范围2020000Hz固体(真空不能传声)声源:正在发声的物体。时h分mi
毫秒ms微秒μm纳秒
s等分度线
f物理学:有规律振动噪音超声消声方法隔声减少噪声途径在人耳处第三章31光的定义:光是一种电磁波,平时看到的是“可见光”,能引起人的视觉的电磁波。光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吸声环境保护:有可能影响人作用:传递信息;具有能力。定义:振动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次声:振动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
的作用:让我们看见物体;带来温暖;植物光合作用人能看见物体的条件:是光源或能反射光;光能进入人的眼睛。光源: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光的传播: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线: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光的现象:影、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32光的反射的定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