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信息高速公路”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
ter
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
formatio
tech
ology,简称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由于需要广泛地应用各种机器、设备,人们往往容易以技术论、机器论的思想来认识信息化,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计算机代替教师讲课,以计算机来呈现教学内容,以计算机来存储教学信息,并以省力性、替代性、便利性、效率性的尺度来评价教育信息化。对教育内容的冲击信息时代对教育内容首先表现在对学生认知的培养上,主要指对道德、精神和美学的价值认识。其次,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将是未来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三,现代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信息道德及高度信息社会所必备的应用信息的基本素质及能力。(二)、对教育信息传统模式的冲击(三)、对教学组织形式和手段的冲击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越来越多样化,课堂教学不再是唯一的形式。(四),对传统教师地位及师生关系的冲击教师变”独裁者“为”旁观者”。(五)正确看待教育信息化;(1)学生可以获最大的信息量;(2)能够克服教学中的制约;(3)使终身教育得以更好的实施(4)打破了传统的学校教育,展示了理想教育的美好前景。一、信息化是学校发展的必然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整个社会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信息技术对社会各方面影响越来越大,信息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教育领域的信息化亦属必然。上海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主任、教育学博士黎加厚认为: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从这个解释中我们可以知道,教育信息化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但信息化的内涵却远远多于信息技术本身,它对教育的影响是巨大的,全面的,同时也是深层次的。第一,学校信息化建设,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学校完成自身任务的需要。一个人的成长,是由一个自然的人逐渐社会化的过程,而学校在这个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今天的学生,要在未来社会中担当各种角色,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强弱,是衡量学校教育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既然信息化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