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
作者:孙洪民来源:《读写算》2011年第68期
摘要:小学阶段进行国学教育很有必要,但是不能盲目,要明确方向,言之有物,古今结合,学以致用。如果闭门造车,随想随讲,生搬硬套,不懂取舍,那么小学阶段的国学教育就如同鸡肋。因此,我们要重视小学阶段国学教育问题的总结与方法的思考。
关键词:国学范围实际教学学以致用
近几年,“国学热”席卷塞北江南,这股大潮几乎影响了所有中国人。作为教育基石的小学也不甘人后,争相开办了五花八门的“国学课”。那么,该怎样看待小学学习国学这个问题呢?下面我来谈一下我的看法。
一明确“国学”概念确定教学范围
国学,即“一国所有之学也”,章太炎先生在《国学概论》中给下了个粗略的论断即一个国家所有的学术或文化。在中国则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国学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学术,那么无疑包括了哲学、史学、文学、礼俗学、伦理学等;也包括经典文化与糟粕学问。如此多的学问,小学生到底应该学习哪些?怎样做到有效筛选优劣呢?
中国的文化典籍浩如烟海,要想在这当中选出真正符合小学阶段教学特点的内容还是很困难的。但这是不可回避的问题,难也要去做,哪怕用时几年,因为这对整个小学教育、整个祖国的未来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如果范围上没有任何约束,都闭门造车,那么效果可想而知。举一个教学案例:
地点:长春某小学国学课堂。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门全新的课国学课。在中国,国学基本上以儒释道(板书)三家为代表。三者当中儒学最为重要,所以本学期我们的国学课围绕儒家来讲。
一学生:老师,“释”指的是不是佛教啊?“道”是不是道教啊?
教师:说的很好,就是这样的。
一学生:佛教和道教不都是宗教吗?怎么还是国学的代表啊?古人都信佛教信道教吗?
教师:宗教也可以是文化的代表,比如西方的天主教。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一学生:老师,儒家我知道孔孟,道家我知道老庄,可我不知道佛家谁是代表?您能告诉我几个吗?
老师:……
这个教学案例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国学难道只等于儒学吗?有人要说了,儒学最重要,其他只是带过就可。可关键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教师连基本带过的知识准备都没有。让一个不懂国学或者说不知道怎样在实际操作中完成国学教学的人,去教授孩子们国学课,这不滑稽可笑吗?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要说:某些学校在实际教学开始前,要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