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在新课程背景下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自主参与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以下是我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谈谈我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一、重视情境创设充分调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情感数学新课程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数学课堂中良好的情景创设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开阔学生的数学视野、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情境创设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情境创设应目的明确。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所以,教学中既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情境,又要充分发挥情境的作用,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运用数学语言提炼出数学问题。比如我在教学《吨的认识》这节课里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牛、熊、马、鹿一起去参加动物运动会,当他们走到一座小桥边的时候发现桥头立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限重1吨”。我没有在前面的故事情节里多逗留,当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后,直接把问题指向过桥要注意什么?他们能过桥吗?让学生把注意力转向“吨”这个新的知识点,激发起学生学习了解有关吨的知识的欲望。
f2.教学情境应具有一定的时代气息。作为教师,应该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在当今的信息社会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得大量信息,教师创设的情境也应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他们学会关心社会,关心国家发展。如教学《百分数的应用》,教师创设了中国北京申奥成功的情境:出示第二轮得票统计图(北京56票,多伦多22票,巴黎18票,伊斯坦布尔9票)请学生根据统计图用学的百分数知识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3情境的内容和形式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与年龄特征进行设计。教学情境的形式有很多,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情境的创设要遵循不同年龄儿童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要根据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而设计。对低、中高年级的儿童,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直观演示等形式创设情境,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则要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问题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二、深钻教材,确保知识的有效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