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1、真正意义上决策与执行的分工出现在19世纪,首先发生于(军事领域)。2、领导学的产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3、从长远来看,在综合国力中起重要作用的主导因素是政治力和(领导力)。4、领导活动的归宿是(领导目标)。5、领导具有双重属性,其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社会属性)。6、在专家式领导中“软专家’是指(擅长领导与管理的专家)。7、道家的政治思想是(无为而治)。8、孔子提出“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名言,体现了古代领导思想中的(人本
思想)。9、权变理论的研究重点在(领导者、被领导者的行为和领导环境的关系)。10、领导的缓冲器、替代品与放大辞理论是由以史蒂文为代表的研究者提出的
具有(权变理论色彩)领导理论。11、我国领导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是(20世纪80年代)。12、在伯恩斯编制的测量超越型领导的问卷MLQ中,超越型领导包括三个子
维度,分别是领导魅力、个性化关怀和(智能激发)。13、下列关于权力起源的学说,除了(神权说)外,其他主张都有一定程度上
的合理性。14、在(传统社会)时期领导权力与宗教权力或迷信权力等曾经相互结合。15、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是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15A、(现代社会)的领导权力是一种法理型权力。15B、领导权力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的。16、领导体制的核心是(各级各类领导机关职责和权限的划分)。17、一般情况下,领导幅度应以(二八律)为宜。18、领导体制的本质属性是(社会属性)。19、简单而低层的组织与重复性较高的简单工作宜采用(直线)组织结构。20、(矩阵式)组织结构有利于高效完成临时性的重大攻关任务。21、根据领导体系中各层级领导机关与领导者职责权限的集中与分散程度,我
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集权制与分权制)。22、根据组织系统内部各机构的职责权限的性质与范围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
导体制划分为(层次制与职能制)。23、根据上级机关对下级领导机关的指挥、控制方式与程度的不同,我们可以
将领导体制划分为(完整制与分离制)。24、根据领导机关中最高决策者人数的不同,我们可以将领导体制划分为(一
长制与委员会制)。25、我国领导体制最主要的弊端是(权力过分集中)。26、在现代社会中,组织成功的概率与组织和环境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呈正相
关关系)。27、领导环境发展的第一原则是(科学性原则)。28、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对任务的负责程度)。29、文化本质上是(社会活动的产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