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活动调研报告关于衡山县杨柳村留守儿童的调查
内容摘要:立足于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产生大量留守儿童这一宏观背景,对湖南省衡阳
市衡山县贺家乡杨柳村留守儿童的监护现状与特点进行微观分析。调查从父母、监护人和留守儿童自身出发,提出应增强针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育项目,改变外出父母及监护人的教育方式及观念,深化父母与监护人的沟通,提高家长对子女教育问题的重视,唤起家长对子女进行全面教育的意识。在学习、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分析父母、老师、监护人和留守儿童四者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如何让四者和谐相处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支教留守儿童,心理状况
调查背景:当今,我国农村致富步伐的加快,农村中的各种致富产业迅速发展壮大。其
中发展最快的就是农村的劳动力输出产业。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进城务工”人员。考虑到农村本身较小的劳务容积,他们首先站出来,离开家乡亲人,去往城市用自己的辛劳与汗水,带领家乡亲人走往致富之路。只是,伴随着这一务工队伍的日益壮大,很多问题也渐渐暴露出来。大量偏远地区乡村的富裕优质劳动力,向着珠三角和各沿海城市聚集,地理上的距离和劳动力们普遍的务工类型导致他们每年只有极少的时间呆在家乡。优质劳动力的组成往往又是以一个村子的青壮年为主,使得一个村子只剩下老人与儿童留守,那些孩子们,他们很难得到父或母贴身的爱和关怀,也得不到父或母的言传身教,得不到父母潜移默化间对其思想认识和价值观上的教导,在他们的意识里,父或母是一个长期漂浮的身影,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希望。他们幼小的心灵是孤独的,他们的成长是寂寞的,他们的第一教育是缺乏的。这些留守儿童们的父母长期不在自己身边,他们的生活学习也因此遭遇到各种困难,成为值得我们关注的弱势群体。
留守儿童一般被学术界定义为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被留在家乡需
f要他人照顾的16岁以下的留守儿童(在学龄上一般反映为小学和初中)。农村的儿童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居多,其监护人为与留守儿童一起生活的长辈或亲友。随着中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脚步的加快,大量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其子女就留在家乡与祖父祖母或其他亲戚一起生活。这种现象在山区农村地区尤其普遍。
由于长期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得不到父母的关爱,“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出现了“适应”上的诸多问题。社会各界给予了充分的关注,学术界更进行了大量理论和实证两方面的研究。
为了正确认识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