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的意见
成办发201244号
各区(市)县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有关单位:生猪产业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市都市现代农业的支柱产业。为确保我市猪肉稳定供应,保障猪肉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现就促进我市生猪产业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发展思路按照“种业占西部、供应保基本、养殖靠集约、产业走高端”的发展定位和“种业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精深化、种养平衡化”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方式,创新发展路径,努力实现产业倍增,促进我市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二、总体目标到2017年,建立完善的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制度;建成标准化种猪场65个,形成50万头种猪供应能力,其中原种场(曾祖代)4个,一级扩繁场16个,二级扩繁场45个;打造23个集生猪育种、养殖、加工、销售为一体的百万头级龙头企业;全市生猪养殖规模化率达到70以上。三、重点工作(一)完善提升发展规划。1.建立地产生猪最低保有量制度。统筹明确二、三圈层各区(市)县年生猪最低保有量,选择设施设备完善、养殖水平较高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承担全市生猪保供任务,适时启动市外生猪保供基地建设,确保全市地产生猪最低年保有量为500万头,自给率达70以上。2.科学优化产业布局。根据圈层特点和资源承载能力,按照“二
1
f圈层适度发展,三圈层大力发展”的原则布局生猪规模养殖;依托现有或在建原种(曾祖代)猪场,在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和蒲江县发展高端种猪业;按照现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布局,在彭州市、邛崃市、双流县、大邑县和蒲江县发展屠宰、精深加工和营销集散中心。(二)加快推进产业升级转型。3.加快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按照“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的要求,新建或改(扩)建一批保供规模养殖场,提升规模养殖场标准化水平,着力培育一批年出栏10万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4.培育壮大一体化龙头企业。按照“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要求,引进国内外知名企业或培育本土企业,通过联合、收购、重组、合同和订单等方式,推进企业纵向整合,完善产业链,培育一体化龙头企业,着力打造年出栏百万头级的超大规模生猪养殖龙头企业。5.积极发展循环生态养猪业。大力推行“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一座猪场+一片粮田(菜地)、”等种养结合新模式,重点扶持保供基地养殖场实施种养结合,发展有机种植业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