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心理学
第一章基本概况第一节初中生的年龄的一般在12、13岁至15、16岁,这一时期的少年“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幼稚与成熟并存,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初中是学生身心加速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教育得好,能够给以后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1:能够进行抽象的逻辑思维和命题运算,自我意识得到加强,有自己的独立见解,认识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化能力得到迅速发展。2:青春期的萌动:一些从来没有的新的体验和感受出现,他们既好奇又困惑,还会表现在他们的日常行动上,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模仿明星等,3:初中生需要一个同成年人能平等交流情感的空间和时间。很多人乐意和同龄人交谈而不愿意同父母谈心,因为咱同龄人中,他们平等对待,想法叫一致,而在父母面前,还是小孩。4情感和意志表现出相对的脆弱性:他们缺少一种情感意志上的自我调控能力,较多的受外界因素的影响和支配,尤其是些独生子女,过分的爱护会养成他们“碰不得,说不得”,比较任性和脆弱,因此在教育中需要教师的鼓励和肯定,注意激发他们的自信心,确立一定的成功感。初中阶段被国外教育家称之为“危机期”。初中阶段,是学生教育的难题有是教育好学生的极好机遇。(小学期间,还是具体的形象思维)第二节学生心理发展分析
f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1发展顺序的不可逆性2发展速度的不是均衡性初中一年级前后,就是初中生思维加速
发展的阶段之一,给他有意识地训练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其思维能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3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要因材施教影响的因素分析:1后天的因素起决定作用比如初中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点等主要取决与后天因素的影。。2内因是初中生心里发展的动力主体产生新的需要和已有的心理水平和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运动教师要能否将这种外部需要,巧妙地转化为他们自觉的内部需要,唤起他们的意识状态,是他们主动接受或意识到这种需要3教育是初中生心里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此外还得和家庭教育统一结合起来,形成合力。(在德育教育方面,学校和家庭在这方面的共同性要少些,所以初中生德育教育较难做)小学教育对初中生心理发展的影响1小学阶段形成的良好习惯比如听课,作业,管理学习用品的习惯等决定初中生起步,继而发展的最重要的心理条件2小学阶段的品德状况品德较好的往往表现出亲近教师,听从教导,遵守纪律,专心听讲,认真作业等
第二章青春r